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蚕桑资源如何多元化利用融入大农业?

2015-06-01 09:12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桑园里都有啥宝贝?

  编者按

  提起桑园,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养蚕缫丝。然而,桑树、柞树除了养蚕,还可以培养食用菌、生产食品,制造高强度高韧性的优质纤维板;蚕沙能生产沼气、饲料,还能提取叶绿素、做枕头;蚕蛹不仅可做饲料,而且是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蛹油、蛹皮又可提取制药;茧丝含有18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偌大一个桑园,传统生产模式能利用的只是冰山一角,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不信?请看——

  挣脱“一根丝”融入大农业

  ——广西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见闻

  本报记者王瑜

  种桑为了养蚕,养蚕为了结茧,结茧为了缫丝,缫丝为了纺绸,环环相扣的蚕桑产业曾创造了丝绸之路的辉煌,但在我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和加工基地——广西,蚕桑产业却正在以加速度挣脱“一根丝”的束缚,从桑果汁到桑叶茶,从即食蚕蛹到桑枝菌包,从丝绸产品到蚕沙有机肥,从桑园鸡到文化游,多元化利用令蚕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产业融入了大农业。

  桑叶——

  四月宜饮桑葚酒,开发还需产业化

  借力“东桑西移”,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茧生产基地和桑蚕丝加工基地。2014年,全区桑园面积276万亩,蚕茧产量、生丝产量和蚕农售茧收入均为全国第一。

  “蚕茧生产对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很大,但只有‘一根丝’,蚕桑产业的发展就要受制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的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认为,蚕桑产业要走出“茧价低——砍桑树”的怪圈,必须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建立行业自身的风险体系,融入国家大农业的发展。

  从推广桑枝栽培食用菌开始,为了把“一根丝”变成“一条线”“一个面”,作为院士工作站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在研究桑蚕品种和种养技术的同时,加快了桑叶、桑果、桑枝、蚕蛹等功能产品的研发。

  俗话说,四月宜饮桑葚酒。“桑果酒养颜乌发,但多是家酿,能不能用葡萄酒的工艺加以改进?能不能做成桑葚威士忌?我们的工作就是对不同配比进行验证,选出最优方案,进行产业化开发。”桑果酒研发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研制的桑果酒、桑果醋、桑叶茶3个产品不仅注册了品牌,而且通过了QS认证。与此同时,桑叶茶、桑叶面条、桑叶月饼、桑枝颗粒等一系列食品加工技术已经研发成功。“目前的问题是参与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不多,产品的市场化和规模化水平比较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书记陆瑞好说。

  桑枝——

  1根杏鲍菇,日“食”桑枝15吨

  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关键是大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桑园中,所占干物质比重最多的除了桑叶,就是桑枝。据统计,桑叶和桑枝在桑园干物质中所占比重高达64%,传统上烧柴只能利用很少一部分。2007年,广西开始利用桑枝栽培名优食用菌,目前,全区26个县利用桑枝栽培的秀珍菇、平菇、杏鲍菇、香菇等食用菌,年产量达16万吨。

  在每天有25吨杏鲍菇销往西南市场的广西绿霖食用菌科技公司,杏鲍菇生产的主要原料——桑枝、甘蔗渣、玉米芯——都是当地的“特产”。“公司每天生产5万个菌包,仅桑枝就需要15吨。”绿霖食用菌科技公司总经理余新焰说,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公司在广西的宜州等蚕桑生产大县建立了基地,项目已辐射3个县15个乡镇300户蚕农,桑园面积超过3000亩,直接带动标准化基地10个,桑农人均增收500元。

  在绿霖食用菌科技公司钢铁色的厂房中,记者看到粉碎后的桑枝和甘蔗渣、玉米芯被混合后沿着传送带装进1尺多高的菌包。从灭菌、接种、培养到出菇全程机械化操作,经过50天左右,菌包封口就被白胖胖、脆生生的杏鲍菇撑开了。“全程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绝对绿色、安全。”正在割菌的工人告诉记者,采收后的废菌包还将被收集起来,制成生产有机蔬菜、水果的有机肥。

  据了解,作为全国最大的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广西在2014年生产桑枝食用菌约2亿袋,鲜菇总产量达到16万吨,产值9亿元。

  蚕沙——

  养蚕下脚料,变身水果“营养餐”

  宜州市石别镇永定村桑园面积4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4%,是远近闻名的种桑养蚕专业村。“过去种桑养蚕,最头痛的是蚕沙,臭气熏天近不得不说,风一吹还容易传染蚕病。”唐郁庆是宜州市三堡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总社永定分社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现在集中回收,环境干净,蚕病少了不说,1吨蚕沙还能换50斤有机肥,蚕农都很积极。”

  据了解,永定分社刚成立的时候只有26名社员,如今达到135名;蚕沙处理池面积从15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还配备了铲车、库房等设备。在合作社的集中收集点,记者看到加入生物菌种的蚕沙按发酵天数不同分成3堆,在30度的高温下几乎闻不到臭味。

  “3天后臭味基本消失,10天后就可以运到工厂生产有机肥了。”三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林告诉记者,蚕沙有机肥呈碱性,可解决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效果很明显,种植户用一次就成了回头客。”

  作为全国蚕桑第一县,宜州每年产生30万吨蚕沙、10万吨食用菌废菇包,为三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施展拳脚提供了广阔天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已回收2万吨蚕沙和废菌包,生产出的有机配方肥很受水果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欢迎。

  依托蚕沙沼气、蚕沙有机肥等途径,蚕沙正在从产业发展的难题变为产业转型的推手。2014年,广西全区蚕沙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0%左右。

  “‘十三五’期间,广西将坚持‘立桑为业’,以开发桑树的饲料用、食药用和生态用为重点,加快桑树多用途产业化开发,打造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桑树资源新产品。”广西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记者手记

  3%说明了什么?

  王瑜

  种桑养蚕,抽丝剥茧,在一个以丝绸闻名于世的国度,似乎是产业发展再正常不过的逻辑,然而在整个蚕桑产业的资源利用中,茧丝绸所占的比重仅占3%。3%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种“一片桑园”,只用“一根丝”,约有97%的资源会被浪费掉。在这些资源中,既有桑树的枝、叶、花、果等,也包括养蚕产生的副产品蚕蛹、蚕蛾以及蚕沙等。

  3%说明了为什么丝绸虽贵,种桑养蚕比较效益却不高。我国茧丝绸每年总产值近300亿元,如果除以桑园面积1250万亩,即使不算加工环节的增值,每亩桑园每年产值只有2400元,仅相当于农民外出打工1个月的工资。由于比较效益偏低,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传统优质茧生产基地持续萎缩,“东桑西移”的格局十分明显。据农业部统计,1991~2014年,西部蚕区的蚕茧产量由34%上升至68%。

  3%说明了为什么我国是茧丝绸产业大国却不是强国。种桑为了养蚕,养蚕为了收茧,收茧为了缫丝,缫丝为了织绸,织绸为了出口,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尽管一环扣一环,却没有弹性,因此尽管我国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八成左右,却容易被国际市场“扼住咽喉”,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直接传到国内蚕农那里,导致生产不稳定,“砍桑”不时发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被“一根丝”缚住手脚,充分利用剩下97%的资源建立产业自身的风险化解机制。

  3%也说明了我国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空间在哪里?答案就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从“一粒茧”“一根丝”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的转变。以桑叶为例,它不仅是蚕宝宝爱吃的美食,而且是牛羊很好的蛋白饲料,还可以被制成桑叶茶、桑叶菜等大众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可喜的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已不只是一个概念。桑果汁,蚕丝被,蚕丝面膜,蚕蛹油……这些层出不穷的蚕桑新品丰富着消费者的生活,也成为主产区蚕农收入和企业效益新的增长点。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家的五颜六色的蚕宝宝,原来这是他从淘宝上买来的养蚕体验盒。或许,这些蚕宝宝吐出的丝也不在3%之内吧?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

  

 
 
 
 
 
 
 

  

  

    桑树:桑园套种桑园养殖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桑园休闲文化游

  桑叶

  桑叶粉防治禽流感

  桑叶菜

  桑叶茶

  桑叶休闲食品

  动物饲料

  桑枝

  培育食用菌、灵芝桑枝地板能源材料桑皮纸桑切片做中药材

  桑葚

  果汁饮料桑果酒

  桑果醋

  冻干桑果桑果酱

  食用色素

  茧丝

  丝绸

  蚕丝被

  蚕丝蛋白化妆品

  医用素材

  保鲜剂、净化剂原材料

  养蚕产生的副产品:

  蚕蛹

  畜禽饲料添加剂

  培育虫草

  蚕蛹酒、蛹油、蚕蛹饼干

  蚕蛹蛋白作食品强化剂

  抗菌肽生产化妆品

  蚕蛾

  蚕蛾酒蚕蛾保健品

  蚕沙

  提取叶绿素、维生素等生物有机肥制取沼气制作保健枕

  制图:王澎

  地方探索

  吉林—生产赤眼蜂

  仅政府主导的利用柞蚕剖腹卵生产赤眼蜂防治面积达2500万亩,制蜂企业产值达7200万元,社会效益达25亿元。

  黑龙江—盐碱地修复

  盐碱地种植桑树推广面积已达到10万亩,实践证明,盐碱地栽桑三年以上,土壤ph值下降0.5~1.0,土壤全盐量由0.8%下降到0.4%,每亩养蚕收入2000元。

  江苏—桑园套种

  年桑园套种蔬菜规模维持在28万亩左右,年产值2.7亿元,占全省套种面积80%左右。形成了桑园菜经纪人队伍,主销上海、苏州等市场。

  安徽—桑皮纸

  全省蚕桑工艺品总产值近1亿元,其中岳西县金丝纸业利用桑枝皮生产桑皮纸,年生产量达800刀,产值350万元,桑皮纸是修复故宫壁画的专用纸。

  江西—桑叶菜

  研发出凉拌桑芽菜、桑叶老鸭汤、桑叶三鲜汤、桑叶煎蛋等菜肴,利用桑果、桑叶深加工开发了桑果糕、桑叶桃酥、桑叶馒头等蚕桑休闲食品。

  湖南—镉污染土壤修复探索镉污染土壤桑树修复与桑蚕生产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每平方米耕作层土壤上桑树对镉的迁移总量为2056.4毫克,修复年限为1.26年,已分别在湘潭市雨湖区及临湘县尾矿区栽桑30公顷开展修复与生产示范。

  广东—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的蚕桑生产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良性生态循环典范”,塘埂种桑、桑叶养蚕、养鱼、鱼粪等淤泥肥桑,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陕西—生态桑草牧模式探索陕北生态桑草牧模式,近年来建成生态型桑园60万亩,实现桑草复合经营。每亩沙地饲料桑收获的嫩枝桑叶可以饲养1只羊,而沙化草场30余亩才能饲养1只羊。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