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甘肃甘州:农村“农田拼盘”探索节水省力增产

2016-12-27 10: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2月27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土地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当下,新一轮关于土地调整和流转的热潮正在全国涌动,中国内地多省农村探索建“新型农田”,以期节水、省力和增产。

“40年前,30亩地一头牛是我的毕生梦想。今天我很高兴把我的土地交给集体,活干得少了,粮食收得多了,谁还不愿意?”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城西闸村65岁老人韦满福对记者说。

2013年底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是18亿多亩,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同年,中国政府发布建“高标准农田”规划。

近期,中国官方启动了对这一规划的中期评估。

记者12月下旬在丝路重镇张掖甘州区农村看到,当地人称的“拼盘农田”地下滴灌水网已铺开,分布在8个乡镇的13000多亩土地已“划小方块归整”,一马平川。

张掖是河西走廊上的粮仓,中国超三分之一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甘州区作为张掖“新型农田”建设示范点,计划三年内投资9.7亿元整合17乡镇84个村的30万亩地。

“耕地质量低、各家田块小而零散分布,多少年来都是人工灌溉,产量也在下降”。城西闸村支部书记张玉春说,整合后的农田归村里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统一机械化播种、灌溉、除草、收割。“农民从地里解放出来了,年底从农业合作社拿回各家收成,要粮食拿粮食、要钱拿钱。”

韦满福老人计算着,如此,每亩地灌溉用水从600方降至300方,省水费50元。另外,加化肥、人力等省下500元,而产量据官方计算每亩增产15%—20%左右,可增收300多元。“很划算,这就是旱涝保收”。他说。

据甘州区官方预计,该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可增加产量45公斤、增收176元,实现增加效益5300万元,新增耕地面积2.04万亩。

除甘肃以外,湖北、安徽、广西、四川、河北、江苏等中国内地多省正在农村纷纷布点初试。

据悉,过去五年,中国建成了1.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形成了一批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造后的耕地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公斤左右。(完)

责任编辑:陈雪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