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1岁的丰利镇双沟门村刘源源是常州工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在常州的一家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了将近五年。逢年过节回家,他总听见父亲说起随着老一辈农民日益老去,愿意种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新闻里讲国家提倡土地流转,他回家跟父亲多次商量,2015年下半年,他终于把常州的工作辞掉,回家流转了333.8亩土地,并于2016年5月注册如东县富源家庭农场,当起了专职的农场主。 刘源源深知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告别传统的人力劳作需要丰富的科学种植经验。于是,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县、镇上开展的农业科技、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也开启了他科学种田的历程。 在麦稻生产过程中,刘源源选用优良品种,主栽品种均为农技部门主推品种名录中的种子,全面运用水稻机械精量播种育秧技术、机插秧高效栽培技术、秸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机条播等先进技术。他投入30多万元添置大型机械设备8组,通过一年的实践,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种粮效率,增加了产量,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2016年,家庭农场共生产小麦116吨、水稻208吨,总产值88万元,取得了10余万元的净收益,在这个普遍歉收的年份,他的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效益要比全镇种粮农户的效益高出8%。 对于未来的发展,刘源源信心满怀,他将继续带头引导村民粮食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今年,他准备再流转150亩土地,尝试种植茭白、青花菜等高效经济作物,让家庭农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驻镇记者徐海波、通讯员孙琴) 责任编辑:陈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