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春耕备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备耕,钟山区月照社区的村民们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耕大户等的引领下,一改过去一家一户散打备耕模式,瞄准市场,从后往前抓农业,从景区到地间,从餐桌到田间,“反弹琵琶”向市场要效益,真正做到脱贫致富。 双洞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志今年的春季来临,我们选择的春耕模式,也就是让我们老百姓把土地入股到我们的村集体公司,然后带领我们的老百姓种好四季花果,把我们的景区打造的更好,让老百姓的收入更上一层楼。 传统的农耕生产中,村民们大都选择水稻、包谷、洋芋等农作物,不仅农业生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的效益也比较低。而今年,双洞村的大部分村民纷纷把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因地制宜,结合月照养生谷景区发展,将种植传统的包谷、洋芋等品种转换为种植樱花、金玉满堂等花卉及苹果、梨等果树,将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产业集群集聚。村民们平时就在合作社上班,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的工资,股东们年底还有分红。平时还能照顾家里,生产生活两不误。如今,双洞村已有518户村民的685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村民人均收入每年可达到8千余元。 而月照社区的另一些村民,他们选择与景区发展相符合的农耕品种的同时,还将春耕和景区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 双洞村村民陈太祥说,我这个地里面刚开始种的是传统的包谷洋芋,然后我考虑到,种传统的包谷洋芋效益不好,收入除了劳动力基本上没得到满足,我现所以我想干脆把它变成种果树。 在放弃传统的种植之后,村民陈太祥将自家60亩土地都种上了樱桃、蓝莓、梨、柿子等果树,还开起了农家乐,让游客来到果园就不想走。不仅这样,陈太祥还注册了自己的微企“六盘水市钟山区聚香果园”,如此一来,不仅能实现自己致富增收,还将周边15户农户的35亩土地租用过来,一起种植果树,每年收益可达20万元左右。而如今,不仅仅只是种下去就算了,陈太祥对自己的果园,有着更远更细的长远打算。 双洞村村民陈太祥告诉记者,我这个果园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准备把科普的这一块,每棵树它叫什么品种,他的营养含量是多少,对人体有多少好处,最快我准备把它都挂牌,把每一种品种都挂牌,把科普的最快搞起来,让小孩或是人家来之后,还觉得有一定文化。
“抱团”春耕的兴起,变“单干”为“合作”,变“单打独斗”为“抱团”闯市场,不仅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种地难、管理难的问题,还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深受当地村民的拥护和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