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龙扬镇  怀远县  请输入关键词  莲花寺

宜宾屏山早春茶变成“摇钱树” 泡出乡村“新味道”

2019-03-27 16:2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胡先映 胡江伟)近日,2019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屏山县第四届梨花文化旅游节启幕,早春茶采摘仪式拉开了屏山锦屏镇早茶的序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游玩。这仅仅屏山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一片树叶承载着屏山人的希望与期许,一抹茶香凝聚着屏山人的执着与坚守。让传统的茶树变成“摇钱树”,写出了乡村“新味道”。

image.png

    屏山古称马湖,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境内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及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宜茶树生长。193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首部《辞海》对“屏山茶”(即“屏山炒青”)作了介绍。“屏山炒青”喝起来香高而悠远。茶香浓郁,喉底回甘,茶劲有神。具有“条索紧曲、汤青叶绿、栗香浓郁、回味绵长”的显著特点。1978年底,屏山县有茶园1.5万亩。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截止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20.97万亩。实现干茶产量14680吨,茶叶综合产值255150万元。茶已经成为屏山县兴县富民的主要产业。

    伸手就能“摘”到钱

    在锦屏梯田茶海专合社采摘头茬春芽的肖大姐说,目前每摘1斤茶叶能拿到25元工钱,一天能摘5斤左右,一个月就是3000多元。“要用钱,山上可以摘茶叶,可以加入专合社种茶树,这些都是钱哩!”这是她近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像肖大姐这样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在锦屏镇不在少数。锦屏镇锦添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先生介绍,该专合社在采茶高峰期的45天至60天内,每天能解决近800人的就业问题;平时也能提供不少的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image.png

    茶产业升级,绿浪变成“摇钱树”

    屏山县茶产业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茶产业升级。特别是通过优化屏山炒青品牌、加大茶产业规范化管理、拓宽茶旅融合发展路子,让“屏山炒青”茶成为屏山一张响亮的名片。

    2002年,屏山县被原省农业厅评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2010年,屏山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2017年,屏山县被原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地规模36393.33公顷。“屏山炒青”多次蝉联国家、省部级名优茶称号。“龙湖翠”“水中韵”等“屏山炒青”,也多次在“中茶杯”“国饮杯”“峨眉杯”等评比中斩获大奖。其品牌价值高达10亿元!

    通过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建设标准化茶园基地、建立育苗基地、建立标准化加工厂标准、强化人员培训等措施,提升“屏山炒青”质量。完成茶园提质增效3800亩,改植换种茶园204.29亩,建设富硒茶叶基地5000亩。2018年,实现干茶产量14280吨,同比增长1.64%。实现农业产值(鲜叶)56288万元,增1.98%。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10012万元,增加22012万元,增长11.7%。

    作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之一,锦屏镇现有茶叶基地面积18134亩,年产茶1287吨。以茶为媒,2018年,该镇接待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00万元。成功打造了锦屏和屏山万亩茶叶产业生态旅游观光AAA景区。未来,岩门万亩生态茶园将与叙州区天宫茶海连境打造宜宾后花园AAAA景区。

    品质优了,管理规范了,游客多了,商机来了。在梯田茶海旁边,三星级农家乐老板谢天金说,今年3月7日那天就接待了12桌120位客人;随着李花梨花盛开和采茶季节的到来,山上的景色更好,游客会更多。去年,他家仅办农家乐的收入,就在10万元左右。而在锦屏镇集翠村,该村支部书记肖波介绍,全村2018年茶叶鲜叶销售额达到480多万元,加上茶李套种的李子收入,集翠村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image.png

    乡村振兴,泡出家乡“新味道”

    近年来,围绕茶区变景区,屏山县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村民富了,乡村治理也上了新台阶。肖波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经常为点小事吵架,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一是比致富,看谁致富本领强;二是比学习,看谁知道国家政策多,掌握的农业适用技术好;三是比欢乐,看谁家的邻里和睦;四是比美化,看谁家屋里最干净,环境最漂亮。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了大家的精神风貌,让乡村焕发出”新味道”。

    如今,屏山的茶季,四处弥漫着茶青的香味。也让这一抹抹绿浪有了新的含义。屏山县先后被列为四川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县,有万亩以上茶园的乡镇8个。已形成以夏溪—屏边—龙华—龙溪—锦屏—大乘等联片100公里茶叶产业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屏山县将始终聚焦脱贫攻坚,提升屏山炒青品牌,提高屏山茶产业知名度,带动更多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以茶产业发展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