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麦茬红薯栽种的最好时节。6月17日,天空下着毛毛的细雨。在界首市芦村镇程楼村一生所薯红薯种植基地里,笔者看到一沟沟、一垄垄错落有致的田间里,村民们趁着天气正紧张地忙着栽种、盖土、浇水等,有说有笑,配合默契,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栽种时,有的负责运送苗子、有的栽种、有的浇水,红薯苗间隔距离1至2厘米,这样利于种出的红薯产量高,特别是种植麦茬红薯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无风险、收入高,产出的红薯,前景看好,专注于长三角商超合作模式。目前拥有红薯育苗基地50亩,1000多平红薯存储恒温库,所育的苗除留下自己种植以外,大部分红薯苗销售到山东及周边太和、临泉及河南省郸城、沈丘等地种植户前来争相购买,红薯苗的市场行情每棵1毛五至两毛,价格好,不愁销路,产出的红薯更是抢手货,全部都销到长三角一带,供不应求,去掉租地、工人工资等其它开支,一年下来挣个几十万不成问题”基地负责人程志刚说。
据了解,程志刚,芦村镇程楼村人,男,现年30余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界首市人大代表,村支部党总支委员,芦村镇商会副会长,被阜阳市评为创业创新带头人、界首市评为创业排头兵等光荣称号。程志刚个头不高,头脑灵活,善于钻研、经营,两只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忽闪忽闪的,显得聪明伶俐能干,曾经在浙江台州电视台当过记者、分别在温州、义乌等多家酒店担任副总经理,市场营销总监等职务。后来,他看到餐桌上的红薯、地摊上的烤红薯、红薯粉丝、粉皮都非常畅销,他又想起小时候常听大人讲的“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这些等等,激发了对红薯种植的兴趣,何不回家乡种植红薯,在种植红薯上做做文章,于是多方咨询、考察、研究探讨,多次考察学习种植经验、技术。2019年4月,程志刚放弃高薪,回家租地200多亩,创办安徽省一生所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以销售阜阳农产品为初心,2022年,销售趋势呈直线上升,其中销售阜阳本地红薯500万斤、芦村镇周边冬瓜、南瓜200万斤,主要销售到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玉环、江苏昆山,本身合肥等地的大型连锁超市,同年引进烟薯25、西瓜红等红薯新品种试种,结果是一举成功,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收益可观。后来发展为主要是以育苗、种植、销售、储存、加工为一体红薯产业链,种出的红薯形态整齐匀称、皮色光亮、甘甜可口,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公司注册商标是“一生所薯”。“程志刚还告诉笔者,我们这里土地跟其他地方不一样,是沙淤混合地,种植出来的红薯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口感好,很受市场青睐,不愁销路。” “左手拿着种植红薯神器,右手拿着25公分—30公分红薯高尖苗,斜插45度,多埋点、少漏点,结的红薯成串串,一插一颗红薯苗就种好了,可简单了,一人一天能种亩把地,收入百十块呢!”村民三妮一边说一边栽种着红薯。
面对笔者询问,邻村程楼村民王程氏笑眯眯地说:“在这里干了两天了,也不累,一天能收入100块钱,方便得很,离家非常近,家里活也不耽误,可以说是挣钱顾家两不误,老板程志刚非常厚道,待人热情大方,给他干活的人都非常喜欢他。”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程志刚带动下,全镇涌现出了王老家王金花、程楼村程士、杨李村的李立新等10多家红薯种植大户,带动100多户3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还带动了本省太和县三堂镇李振东,原来种植上海青,今年种植西瓜红100多亩,河南省郸城县钱店乡的朱先福,已经第二年跟着程志刚种红薯了,去年20多亩,赚了四万多,尝到甜头的朱先福今年又加种50多亩。红薯种植已成为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好路子,也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振兴、产业富民。
近几年来,界首市芦村镇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主渠道来抓,打造特色种植品牌基地,不断引进红薯新品种,种植新技术,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发展红薯深加工,不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带动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目前该镇红薯种植面积已达千余亩,亩产5000斤左右。小小红薯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薯光”,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谈及今后的发展,程志刚胸有成竹地说:“结合自身优势,我准备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把“一生所薯”这块金字招牌打造成皖西北最大集种植、销售、收储、加工于一体红薯种植基地,销往全国各地。”(特约通讯员:穆从田)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