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希望田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探寻经济区和行政
这是一片开放热土。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
这是一片幸福家园。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人口
风起三江,春潮涌动。设立3年来,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 自主创新 加速“出海” 2020年2月,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成立之初,三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不足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不足400亿元。如今,三江新区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369亿元,增加值增速达50%,超全省46.2个百分点。实现三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就在于坚持产业定乾坤。 6月1日凌晨,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则喜讯,极米在多个电商平台销售业绩实现开门红。半个多月前,极米科技发布了两项重磅技术,以及搭载这两项全新技术的新品,新技术发布即刻引发业界关注。喜人的成绩并非一日之功,钟波表示,该技术在两年前便启动研发。 “此次推出搭载超级混光技术的新品,其中光学技术专利数量就有200多项,超过100项都是发明专利,可以看出在底层技术的创新上,取得了非常多的突破。”极米光电运营总监桂文文介绍,2022年,极米科技投入研发的总费用达到3.77亿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6.51%提升至8.93%。 极米科技的制胜之道在于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自2018年一举打破国外品牌在中国投影市场的垄断局面以来,极米已4年蝉联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极米科技总部在成都,负责国内市场的主要业务;宜宾产业园是研发和制造基地,企业还在深圳以及日本、美国和德国设有办公室拓展海外业务。”钟波说,极米不断补齐产业链条,优先选择成都本地企业作为供应商,同时依托宜宾智慧工厂提升片区辐射吸纳能力,以产业园模式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 极米科技的“如鱼得水”,得益于宜宾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3年来,三江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扎实推进制造业“双百”工程,注重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落地,创新动能愈发澎湃: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推动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从无到有,2022 年分别实现产值约700亿元、500亿元、5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增至 189户。 实现出口市场大突破,是凯翼汽车在这3年里的一张亮眼成绩单。“今年一季度,我们实现了产量和销量的双增长。”凯翼汽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曾辉介绍,其中,今年一季度凯翼出口销量突破6000台,同比增长1.6倍,出口销量占比达六成以上。 凯翼汽车自2021年下半年正式开启国际业务,目前已在欧洲、南美等众多地区实现市场突破。三江新区成立3周年之际,凯翼汽车也站在新的起点上。今年凯翼汽车推出3款全新车型,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都将是“宜宾造”。 “今年的总目标是实现汽车下线10万台,其中出口4万台以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曾辉信心十足地说。 生态作笔 绿色为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6月29日,站在即将完工的龙头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三江之眼”,沿着三江新区党工委委员、总规划师郭兵指着的方向望向三江口,金沙江与岷江汇流,滚滚东流。漫步长江边的公园,微风拂面,龙头山竹生态文化公园以竹为景,移步换景;城市绿心龙头山城市森林公园,正成为市民向往的城市会客厅…… “我就住在竹文化公园附近,这个地方打造得很美,比较宽阔,有景观,有玩乐的地方,大人小孩都玩得开心。”市民陈恒媛告诉记者。 目前,三江新区正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抓手,塑造大美公园城市形态,构建多层级城市公园体系,彰显公园城市风貌特色,让生活在这座公园城市的人,体会“推窗见景、移步闻香”。 生态打底,宜宾绘制出绿色发展新画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宜宾打响治污减排“攻坚战”,降低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提高中心城区城镇污水收集率……“我们将持续加快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守护好青山绿水蓝天。”宜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长江宜宾段22个国省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长江干流水质100%达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创20年来最好成绩。宜宾还建成近80公里生态廊道,新增绿化面积150万亩。 在三江新区,除了公园场景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的绿色生活,生产生活环境更加绿色低碳。 搭载着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的智轨畅通行驶,城市环卫清扫车、重点景区内服务车电动化率达到100%、四川时代零碳工厂、“碳大脑”建设等成果,皆是宜宾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以新产业引领新发展的生动场景缩影。 宜宾一直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今年6月,以“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为主题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再次在宜宾举行,这已成为宜宾面向全国、全球,引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城市名片。 筑景、成势、聚人、兴业,三江新区正构建起“山水城产”互融共促的公园城市生态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获得感。 科教发力 汇聚人才 6月15日,位于三江新区的宜宾大学城科创城迎来首个重庆高校,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正式开园,该研究院是由宜宾市人民政府和西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产教融合发展,助力宜宾市加快建成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 时间拨回2016年,宜宾开始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简称“双城”),最初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2.5万在校大学生,科技和人才难以支撑宜宾产业转型发展。短短几年,各大高校与宜宾签约紧锣密鼓,各类科研院所纷至沓来。 如今,双城建设已初具规模,拥有12所高校、13家科研机构和2个院士工作站,在校大学生有望在今年突破10万人,“十四五”期间宜宾还将新增2所高职院校,高职师生将达5万人……这得益于宜宾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和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思路,在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双城”,让各类人才能够在这一方发展热土上尽情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今年3月,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宜宾燃面学院带着3个系列的燃面新产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营销商、经销商签约,金额达到9000余万元。两年前,在宜宾燃面学院在成立之初,曾有人质疑:一碗燃面能够支撑起一个学院?两年后的今天,宜宾燃面学院带着产教融合的喜人成果重回人们视野。 “目前,宜宾燃面学院新产品开发、产业体系重塑、营销模式构建已经基本形成,由宜宾燃面学院孵化的宜宾技状元燃面发展有限公司也已经正式成立,技状元·宜宾燃面系列产品正式与广大消费者见面了,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世全坦言。 随着“双城”建设的发展壮大,宜宾吸纳和聚集了大量人才,如今,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学科、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已成为宜宾发展的常态。 2020年10月,经过4年反复考察和对接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在宜宾。2年多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与宜宾市、成渝地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单位紧密合作,推动宜宾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取得了多项先进电池及数字化成果,首个成果转化项目四川智锂换电装备智造基地今年6月在三江新区投产,填补了宜宾在换电装备研发制造环节的空白,助力宜宾打造全国换电重卡产业新高地。 2年多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团队规模拓展到17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75%、博硕研究生60余人。“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有许多机会与行业‘大咖’探讨技术问题、寻求技术支持,极大拓宽了年轻科研工作者的眼界。”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郝帅进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参与固态电池研究。他表示,选择在宜宾发展,主要是看好宜宾的人才政策与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潜力。 人才永远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为了让更多人才愿意长期“留下来”,助力产业持续发展,三江新区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近年来,三江新区组建双城、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推行“全天候”受理、专员代办等服务措施,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推进人才安居工程、K12国际精品学校和高品质医院建设等,在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就业服务、特设岗位、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优享服务,大力营造乐业宜居新生态,为人才提供优质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三江新区已制发集金融、交通、安居等12项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卡”2089张,建成院士(专家)楼和人才公寓2337套,全面营造人才发展优良生态。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