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龙扬镇  怀远县  请输入关键词  莲花寺

家庭教育“短板”如何补齐

2019-03-06 15: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家庭教育“短板”如何补齐——政协委员为破解家教难题支招

  本报记者 高毅哲 董鲁皖龙

  3月4日的全国政协各界别小组会议上,家庭教育成为热词。多名委员就家庭教育的“短板”发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家庭教育,齐心协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李莉娟曾遇到过一件让她目瞪口呆的事。

  那是在西宁的一个公交站台上。眼看公交车进站,一位妈妈对几个孩子说:“一会儿挤在人堆里混上去,这种钱能省一块是一块。”

  李莉娟感慨:“省了几块钱,却不知给孩子心灵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会结出怎样的果实。”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也说了一件事:“我遇到一名家长,孩子尚在学龄前,对他的学前教育就已投入120万元,找老师单独辅导孩子唱歌,又花了40万元。”

  王欢讲完此事后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是盲目的,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是被绑架的。”

  郑州市民郭东辉的女儿今年3岁。平时她和丈夫忙于工作,对子女的教育总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我们肯定爱孩子,但到了具体的情形,比如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该不该买;什么时候该鼓励,什么时候该批评,我们很茫然。我感觉我们的家庭教育方针就是‘跟着感觉走’。”郭东辉苦笑着说。

  “家长爱孩子、关心孩子,但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不知如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这种专业知识的缺乏,不分城乡。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说你社会地位多高,或者其他知识多么丰富,就能做好家庭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说。

  本次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

  多种原因造成家庭教育问题

  在全社会日益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为何家庭教育依然问题多多,乃至相关话题屡屡成为公众吐槽、批评的焦点呢?

  李莉娟认为,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莉娟的孩子在西宁市某小学读书期间,曾被老师罚抄800个生字7遍。“800个生字是孩子一个学期的识字量,每个抄7遍就是5600个字,而这需要在三四天内抄完!这样做对孩子能有什么帮助?”

  令李莉娟没想到的是,当她在家长会上就此提出异议时,却遭到几乎所有家长的反对。“他们都觉得,老师是对的,我是多管闲事。”李莉娟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科学认知,周边的焦虑心态会迫使家长不得不跟风从众,形成盲目攀比。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副区长丁梅则注意到,传统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使优秀家风的传承和家庭亲密关系受到挑战。“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增多,家庭规模日益呈现出小型化特征,使优秀家风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家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造成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这更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丁梅说。

  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高洁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来源总结为三个方面:家庭和父母、教育和学校、政府和社会。

  “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心理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一些地方教育理念落后,把错误的教育方法传导给家庭,很多学校缺少专业教材和对家教的研究,无法为家长提供有效帮助。”高洁说。

  破解家教难题需形成合力

  今年1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要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为此,要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这些举措同样引起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的盲目状态。”潘惠丽说。

  高洁认为,卫生、民政等部门可开办准爸爸、准妈妈课堂,做到有教材、有标准、有考核,还可多部门协同,依托社区,着重在家庭和谐、情绪管理、心智成长、心理健康上对家庭所有成员进行培训,常态化开展工作。

  潘惠丽今年带来了呼吁推进家庭教育全国立法的提案。“通过法律明确家庭教育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尤其要明晰父母的责任,避免一些家庭‘管生不管养’的消极行为。”

  丁梅建议,要重建优秀家庭文化的传承,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并完善家庭文化考评机制,建立家庭文化服务的标准规范。

  民进中央提交的提案,建议在学校章程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条款设计,使家长了解不同于学校、教师的监护责任和权利,帮助家长区分自己和学校的学生安全责任分工,为预防、缓解、消除家校矛盾做好铺垫。

  “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改善,绝不只是家庭的事或学校的事,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韩平说。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