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晓彤)阳春三月,犍为县金石井镇一片好春光。青翠的柑橘林里,一个个金灿灿的沃柑压弯了枝头,满载着柑橘的货车在村道上来来往往。3月4日,团结村种植户税淑英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下,削减枝条,嫁接育苗,“每到柑橘管护的重要节点,党员们都会来手把手指导我们。”
地处犍为西北的金石井镇经济一度较为落后,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如今,通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该镇从发展特色种植到推进“农旅融合”,探索出一条“橘子红了”的乡村振兴路径。
目前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2.3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中,过上“柑”甜如饴的日子。
现场图片
党员能人传帮带 金石井人的日子“柑”甜如饴
“我们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红袍柑,一直卖不起价,赚钱还是要靠外出务工。”3月2日,团结村村民张金水一大早就在自家果园忙起来,先给柑橘苗除草,再仔细检查沃柑的长势,“要不是当年谢主任带头成立合作社,谁能想到靠着柑橘发家致富啊。”
张金水口中的谢主任名叫谢召礼,既是团结村村主任,也是金石井镇罗金柑橘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金石井镇自古就有柑橘种植传统,但以前大家不懂市场行情,经历过几毛钱一斤的低谷后,都没啥信心。”看好柑橘产业的潜力,谢召礼认为,重塑信心,需要党员能人站出来带头。
在他的号召下,包括张金水在内的7位柑橘种植能手一起成立了罗金柑橘专合社,并组织外出学习先进的柑橘种植技术、带头改良新品种、请专家现场指导、创新市场营销模式等。“经过前期试种,最终确定了10余个适宜的优质柑橘品种,向村民推广。”谢召礼介绍,他们还建立了党员示范基地、党员帮扶基地、农民夜校等,果农不仅有党员手把手传授管理技术,还有来自省、市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合作社的效益成了最好的“宣传”,团结村现在家家户户种柑橘,“集中规划的5000亩柑橘林已是金石井镇柑橘园的核心。”为了吸引市场注意力,从2016年起,镇上连续三年举办柑橘采摘节。大车直接开到柑橘园里来收购,销路根本不用愁,“自家8亩柑橘能赚6万元,收入比2010年翻了十倍。”
配强战斗堡垒“橘子红了”促农旅融合发展
在金石井镇翠绿的柑橘林下,还藏着秘密——生物动力农业。“林下养鸡,土壤养蝉。它们能吃掉林下杂草、虫子等,排出的粪便也是有机肥。这样每亩地还能为果农创造2万元的收入。”金石井镇党委书记张林介绍,围绕金橘、金蝉、金鸡、金猪、金桃“五朵金花”发展思路,该镇形成了柑橘主导产业下“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中国橘子小镇”。
“全镇有12家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它们在发展产业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金石井镇产业发展正红红火火,张林却居安思危:为避免“各自为政”带来恶性竞争,金石井镇建立了犍为县橘子小镇党委,下辖技术、农资、营销、劳务和文旅5个功能型党支部,引领乐山市橘子小镇种养合作联社,统筹发展“金石井柑橘”。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柑橘采摘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周边游客,但第一届却在张林记忆中留下遗憾:“都是外地演员在台上表演,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节目。”2017年生态旅游文化节后,张林开始推动当地历史文化的整理恢复,一支53人的战鼓队在此擂响“金井战鼓”。
《橘子姑娘》《橘子情缘》等地方原创歌曲MV,《那年橘子红时》脱贫奔康微电影,《百善孝为先》公益广告……如今行走在金石井镇,耳朵听的、眼睛看的都是当地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产品。“丰富的群众文化激发了村民的自豪感和积极性,也能让我们这些外地人记住金石井柑橘的特色。”一位从成都来体验采摘柑橘的游客如是感慨。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