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龙扬镇  怀远县  请输入关键词  莲花寺

暨南大学:一流学科攻坚“卡脖子”技术

2019-03-27 15:4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抓特色错位发展,兴改革转换动能,重应用“顶天立地”

  暨南大学:一流学科攻坚“卡脖子”技术

  前不久,暨南大学抗肿瘤候选药物JND30134专利以4.1亿元的金额,转让给广州丽新药业公司。这仅是目前该校与企业联合研制的5项在研临床前候选新药中的一项。

  近年来,暨大凝练学科特色,向改革要动力,推进一流学科协同发展。该校还组建攻坚“卡脖子”技术的一流学科“军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攻克区域产业发展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在优势特色学科“高原”上打造“高峰”

  暨大药学学科十六年磨一剑,在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早在2001年,暨大就深挖药学类学科深厚的历史积淀,组建药学院。该院由院士、长江学者等“大牛”领衔,攀爬学科“珠峰”。

  多年来,暨大凝练特色、优势学科,激发协同创新“动力源”,在学科“高原”上发掘、培育“高峰”,着力构建以顶尖一流学科为核心、若干攀峰学科为支撑、一批优势学科为培育对象的学科布局新体系。

  “争创一流,并不是争创‘全能冠军’,而要在有基础有特色的领域着力深耕。”暨大校长宋献中坚决摒弃“全面开花”的一流学科建设思路,力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轻为有所重为。该校打好“特色牌”,通过优势带动、多元发展、交融并存,处理好“全面”与“重点”间的关系。

  暨大“借梯攀高”,抓住广东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遴选和培育优势特色学科这一机遇,重点打造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等13个龙头学科群,夯实学科“高原”。2018年,该校精选8个龙头学科群,建设“高峰”学科,形成有特有强、交叉融合、高原高峰并茂的学科体系。

  “高峰”学科如何发挥“头雁”作用,协同跳出学科“集体舞”呢?暨大党委书记林如鹏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一再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科发展规律,避免简单地“搞平衡、铺摊子、拉郎配”,防止“有心栽花花不发”的过度干涉行为。只有这样,学科之间才能打破壁垒,协同创新,形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良好态势。

  得益于宽松的成长土壤,暨大药学学科和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自由恋爱”,助力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挺进ESI前5‰。据暨大药学院院长丁克介绍,药学学科还为该校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农学学科进入ESI前1%提供了重要支撑,贡献率分别为9.38%、9%、18.6%、14.02%。

  目前暨大已有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这些一流学科都正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如生物医药学科群辐射带动该校15个相关一级学科、9个ESI学科。

  改革“组合拳”让学科建设“多快好省”

  快马加鞭,暨大团队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亮眼表现,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该校在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时,采用“竞争性资金池”制度,突出竞争性分配、凸显撬动作用、倾斜发展优质项目。

  这一制度统筹资金使用,建立资源投入与绩效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近两年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鼓声阵阵,如何在“红海”之战中异军突起?暨大的答案是改革。该校围绕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人事制度、资源配置等综合改革,为一流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因在读博期间学术表现优异,钟文彬搭上职称评审“直通车”,入职暨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后,就获评正高职称。钟文彬等新进教师成为“鲶鱼”,老教师也变得“动力十足”。该院生物学科水平“水涨船高”,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

  “头衔‘帽子’、论文发表数量等‘颜值’,并非暨大选才的唯一标准。”宋献中把教师比作一流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该校大刀阔斧地推进能进能出的准聘长聘制、能上能下的分类管理制、能高能低的多元薪酬制等,形成不拘一格选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为给一流学科人才营造一流的干事创业环境,暨大还打造“一流学科建设特区”,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实验场地等方面,优先安排。更重要的是,该校采用奖补等方式,破除“等靠要”思维,倡导用“军功”换“兵马粮草”,激励一流学科打硬仗、打胜仗。例如对取得重大成果的项目,暨大采取“重大奖励+滚动支持”的绩效奖励政策;而学科建设绩效动态监测表现不佳的,该校则采用动态竞争机制,对其“摘帽”,优胜劣汰。

  改革破题拆除机制体制“壁垒”,助力暨大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攻城拔寨”。截至2019年3月,该校ESI学科数量位居广东省高校第3位。

  一流学科创新链“无缝对接”产业链

  由暨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何庆瑜带领的蛋白质组学团队,率先开发了超高精度数据分析基础算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算法可应用于基因组-转录组-翻译组-蛋白质组所有层次,精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产业快速“转档升级”,但也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强等短板。近年来,暨大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学科交叉融合催动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的科技难关,用学科“创新星火”驱动地方产业升级。

  暨大直面单学科科研组织难以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组建交叉学科科技攻关团队,开展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助力产业、企业破解发展痛点。

  暨大药学院教授叶文才带队的多学科攻关组,与利民制药厂联合开展“大会战”,系统剖析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化学成分。产学研合作提升了参芪扶正注射液等10余个名优中成药“含金量”,新增产值50余亿元。

  “‘顶天立地’是我校一流学科建设不变的初心。顶天就是加大一流学科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立地就是推进一流学科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广东乃至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林如鹏介绍说,为促进一流学科创新链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链,暨大建立了以地方研究院等为核心的近100个产学研平台。

  东莞暨大研究院建成五年多,已开发研究10余个产品,申请14项专利,孵化出8家创业型企业。该院还相继服务200余家行业协会企业,尤其是和罗氏、辉瑞、扬子江、信立泰等2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国际药品注册150余次。

  据统计,近年来,暨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年增长率达64%。该校生物医药学科群已与3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相关技术成果孵育20余家生物医药公司,新增产值超90亿元。(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刘盾 通讯员 陈文举 黎鉴远)
 


(责编:冬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