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射阳县港城实验幼儿园的压力很大,由于是新城区刚规划的公办幼儿园,很多家长慕名前来报名,报名人数达474名,远超可容纳的200学位名额。最终,幼儿园想尽办法扩大招生名额,大部分孩子得以入园。 城市新城区的开发带来人口迁移,但幼儿园配套建设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入园难、入园贵”老话题遇到新矛盾,切实破解难题与新需求提速间存在“时差”。症结何在?如何破解? 一难:超八成家长想让孩子上名牌公办园 在采访前,记者设计了一份幼儿园“入园难”调查问卷,从回收的样本数据分析,85%的家长想上名牌公办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表示,“入园难”主要体现为入公办园难。泗阳县实验幼儿园翁老师则认为,更精准的说法是“入名牌公办园难”。名牌公办园为何吸引力强?南京幼儿家长张天星表示,名牌公办园老师更稳定,硬件条件较好,教学质量有保障。南京名校招生也更倾向于名牌公办园学生。 南京市秦淮区一公办园顾老师认为,公办园入园难是相对的,家长在意名园招牌,挤破头也要进去,所以名牌公办园会提高入园门槛。这两年幼儿园附近新增很多公办园,每个班级才招收20多人,甚至没有招满。“我们园没有门槛,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户口。”顾老师说,要上公办幼儿园并不难,难的是上好的公办幼儿园,老百姓都期望上好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入园难、入园贵’的背后根源是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幼儿园7222所,其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77%,基本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但优质园的比例还太低。 二难:城市快速发展和配套幼儿园有“时差” “入园难”是城市快速发展必将带来的难题。在苏州,曾有一段时间外来务工人员骤增,大量人口涌入新城区。规划建设一所幼儿园最少需要2年,而人口不断涌入,新城区的快速发展和配套幼儿园建设存在“时差”。 苏州为此出台《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意见》,规定新建小区每5000人口设置一所幼儿园。近年来,苏州幼儿园和学位新增数量可观,这些幼儿园多数建在居住人口骤增的工业园区、高新区等新建住宅区。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使幼儿园建设点撒得更开,布局也更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户籍政策改革、人口流动和出生人口自然高峰形成等多因素的叠加,南京全市从幼儿园到高中生源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江宁、江北新区等部分人口聚集区甚至出现爆发性增长,给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和均衡发展带来不少困难,造成一些区域资源配置的相对和绝对不足。”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周鹏说,在局部地区未来还会有资源紧张的矛盾出现。如江宁区、江北新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建邺区呈现生源持续高位增长态势,教育资源配置相对紧张,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发强烈。 南京市去年下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规划布局建设上,要求每1万常住人口原则上按不少于12个班、生源密集区域可按15个班左右配建适度规模幼儿园,目前幼儿园配套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但建设总需要一段过程。 三难:高收费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园遇瓶颈 问卷调查中,60%的家长表示民办园收费过高。南京市四方新村小区居民李大姐告诉记者,尽管她所在的小区里有公办园,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却因为名额招满只能就读附近的民办园。“我是外地人,在南京打工,经济条件一般,民办园一个月学费近5000元,我确实承受不了。” 南京仙林某民办高端连锁双语幼儿园宋老师表示,以她所在幼儿园为例,10万元一年的学费看似很高,但核算下来,并没有暴利。“高端连锁双语教学模式和公办不同:每位教学老师都需要有英语背景,外教老师母语必须是英语;师资配比1:4,每班严控人数不超过20人。高端民办园收取高学费也是出于成本考虑。” 张女士在苏中经营一所有17年历史的民办幼儿园。“开园至今,完全是自收自支;幼儿园有近100名职工,要缴纳五险一金,承担运营成本;学费比公办园高也是为了生存发展。”张女士说,近年国家出台民办园转普惠园的政策,不少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园或需移交教育部门,她所熟识的园长及投资人群体积极性不高。当然,没有补贴并不是普遍现象,南京民办园有助学券,无锡民办园有教育补助金,张女士期望有政府扶持和补助。 如何平衡好公办园、民办园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殷飞说,政府要大力扶持和培养、兴办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重要补充,政府对待民办幼儿园要主动作为进行培育和扶持,把办学水准提高,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加大对幼儿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扶持民办幼儿园,逐步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对其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减少民办幼儿园和家长负担,也是解决“入园难”的关键所在。 记者手记 >>> 辩证看待“入园难、入园贵” “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和百姓新需求的当下,又呈现出新的矛盾和待解课题。一方面,我们看到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不断多方缓解矛盾,满足入园需求;另一方面,旧有的矛盾正在逐步缓解,而新的压力又快速叠加上来,仿佛一场竞赛,缓解难题的奔跑速度未能跑赢新旧需求扩张的速度。 辩证看待“入园难、入园贵”,既不回避问题,又不渲染焦虑,更重要的是寻求解决方案,找准解决路径。 这种现象源头问题在于,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优质资源配置不合理,使优质资源更加充分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速,统筹兼顾、立体施治的思路愈加明确。抓住治理学前教育难题的“牛鼻子”,扣紧百姓关切,为从根本上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提供有力保障。 既要看到问题,也要合理引导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建新园,凡新建幼儿园须达省优质园建设标准,同时,实施幼儿园提优工程,推动老园创优,让学前教育资源在充分的基础上,体现公益性质;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同时通过合理引导方式使高收费民办幼儿园转变为普惠性民办园,使之收费下降。
这是一个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动真碰硬,迎难而上,切实解决。(沈峥嵘 张 宣 谢诗涵 王 拓)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