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破题之旅——宿迁市文艺精品创作掀开新篇章

2014-09-23 17:22 中国江苏网

《乡村好人》剧照

《乡村好人》剧照

  中国江苏网9月23日讯(见习记者 武蕾)2013年以来,我市文艺创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胡继风的文学作品《鸟背上的故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国”字号文学奖项中留下宿迁印记;淮海戏《乡村好人》获得省舞台精品工程第四名,是我市戏剧历史最好成绩。

  文艺精品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进而塑造了城市形象。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更多文艺精品,让宿迁的人文艺术与城市发展互惠共生,成为多年来我市在稳步发展的道路上未解的难题。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截至2012年底,我市获得省级“五个一”工程奖的文艺作品仅7部,仅相当于徐州、淮安等苏北城市一届的水平。国家级的文艺奖项还没有取得零的突破。在打造文艺精品的道路几多艰难,但在浪漫、奔放的楚文化氛围里,在集大家的智慧之下,2013年,我市文艺精品创作掀开了新篇章。

  我市文艺精品创作曾“举步维艰” 

  曾经,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基础非常薄弱,文艺作品基本是“靠天收”,没有系统的推进措施,没有专业的指导机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以舞台艺术发展为例,作为淮海戏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市舞台艺术发展与周边城市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距,陷入人才、项目、资金匮乏的困境中。

  在西楚大地上的“梨园咿呀”处,一部部经典淮海戏总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唱着,如《催租》、《三拜堂》、《皮秀英四告》等。跌宕起伏的剧情,委婉摇曳的腔调,成为戏迷们声声传唱的缘由。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好的剧本能够成就一部好戏。而在我市,专业剧目创作人才极其缺乏,质量上乘的剧目也较难出现。市文广新局剧目室主任张贵益告诉记者:多年来,全市共有3个剧目室,仅8名成员,剧目创作人才的稀缺,导致本土难以产出好剧本。

  谈及过往我市戏剧没有突破的原因,张贵益表示,除了剧目创作人才缺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市没有专业的市级剧团,多年来,外出参赛,都是以县级剧团为载体。在我市,共有3个县级剧团,沭阳县淮海剧团、泗阳县淮海剧团和泗洪县淮海剧团。而在以县级剧团外出参赛中,多次遭遇县级剧团人员老化、舞台呈现美感不足的尴尬。今年70岁的胡方金老人,曾是沭阳县淮海剧团的三弦手。退休后,热爱戏剧的胡老仍关注着家乡的戏剧发展,他说:“好演员能演活一个角色,也能为戏增色、加分。现在,剧团已多年未进新人,现有演员的岁数都已步入中年。剧本一旦有青年人的角色,大家就犯难啊。”

  “没有好剧本、好班底,资金投入又缺乏,想要出一台好戏,太难了。”张贵益说道。

  招贤纳士,打磨出一台艺术精品

  为改变这一局面,2013年4月份,我市发起成立了苏北五市(宿迁、盐城、连云港、淮安、徐州)剧目工作联系会,借助五市戏剧联盟的力量,引进了《乡村好人》、《麦子熟了》等11个大剧本、6个小剧本。在成立戏剧联盟之后,以项目制为龙头,成立剧目组,汇集全省优秀淮海戏创作和表演人员。

  联盟成立之后,便着手大型现代淮海戏《乡村好人》的上演,并交由泗阳县淮海剧团编排演出。剧本由盐城市剧目工作室程旭江创作,邀请省内淮海戏名家、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魏佳宁领衔主演,和擅长农村题材、国家一级导演蒋宏贵加盟,一台戏的演职人员达到80多人,组成了较强的导演、作曲、灯光、舞美等工作班底,形成了近年来我市戏曲舞台强大的演出阵容。

  2013年12月5日,《乡村好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进行了首场公演,取得了热烈反响,坚定了我市打造艺术精品的信心。今年3月,《乡村好人》入围2013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现我市建市以来零的突破。至今年6月,《乡村好人》接受省精品专家终审时,《乡村好人》已在市区、乡村、工厂等地巡演40多场,观看人数近5万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同时,剧本已经历多次打磨,15次改稿。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7月,《乡村好人》成为2013年度全省5台荣获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之一。《乡村好人》的成功申报,展示了我市舞台艺术的最新成果,也圆了我市戏剧界多年追寻的梦想。

  2013年的努力,成就了2014年的收获与新征程。对于《乡村好人》,成功申报只是个开始,这部舞台艺术精品未来的路依然很长。从市文广新局获悉,9月26日,《乡村好人》将参加江苏省第二届艺术节;明年,将参加江苏省戏剧节,代表我市戏剧剧目冲刺我省戏剧节最高奖———江苏文华大奖。对于我市建立舞台艺术长效发展机制,也只是个开始。据了解,我市将建立市级专业剧团。目前,正在酝酿中,并得到了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此外,今年8月,长篇苏北琴书《白绫记》也已入围第八届中国牡丹奖。正如戏迷们所期盼的,宿迁戏剧发展要抢人才、建高地,好戏要一台接一台。

  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打造26部“宿迁味道”作品

  戏剧取得的成就,是2013年我市全力打造文艺精品项目的成果展现。2013年,我市积极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下,我市文艺创作收获颇丰,县区创作65部文艺精品,签约26部市级文艺精品项目,并有8部作品上报争取省级重点文艺精品项目。

  其中,胡继风的文学作品《鸟背上的故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国”字号文学奖项中留下宿迁印记。为对文艺作品进行创作扶持,我市共发放引导资金147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共撬动县(区)和社会资金1000万元左右。

  签约的26部作品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图书、歌曲、戏剧、电影电视、动漫和广播剧。这些项目由市内外文艺专家倾情打造,充满了“宿迁味道”,看的、听的、唱的应有尽有,给市民献上一场饕餮的文化盛宴。

  图书作品《鸟背上的故乡》、《麦田云雀》、《第十三生肖》等已面世,歌曲作品《小小航天梦》、《洋河新城令人醉》、广播剧《绿色守护》等已上线,戏剧作品《乡村好人》、电影作品《炮兵司令朱瑞》皆已于观众朋友们见面。其余作品也将一一与市民见面。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