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盛大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终于拉开帷幕,美术方面的开幕式也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同期举行。与往届艺术节不同的是,此次活动首次将书法篆刻艺术纳入其中,并在西安美术馆开设了分会场展览。本次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规模大、格调高,聚集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290余幅书法篆刻作品。其中,八位特邀艺术家的巨幅书法创作为展览增添了一抹亮色。《中国美术报》邀请到此次展览执行方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院长曾来德和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张英群介绍展览总体情况,更在第一时间采访到此次参展艺术家言恭达、刘洪飙、李远东、胡秋萍、鄢福初、洪厚甜等。下面就请您跟随小编,一睹书法篆刻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隆重亮相!
展览概况: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国家画院、陕西省文化厅承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陕西书学院落实执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于10月15日上午在西安美术馆拉开帷幕。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下,“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首次落户陕西。艺术节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在以往艺术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寻求创新,首次将书法篆刻艺术纳入艺术节范畴,力求全方位展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成就风采,进一步丰富了艺术节的内容,彰显了国家对书法篆刻的重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次展览汇集了全国优秀书法家的精品力作,其中既有书坛公认的名家、大家,又不乏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秀。展出的书法篆刻作品共290幅(书法作品246幅,篆刻作品44幅)。这批作品的学术分量无疑代表着当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最高水准,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是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经久不衰的组成部分。一部书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汉字,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美学精神,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文化部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将书法纳入“中国艺术节”的体系,成为“中国艺术节”的主体内容,展示当代书法创作的成果,对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院长曾来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书法篆刻艺术被纳入中国艺术节,表明国家政府对书法的重视上升了一个高度,也是肯定了书法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塑造人民审美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复兴,离不开对书法的普及和传承。我认为,这次书法篆刻节的开展对于中国书法事业的推动起到巨大的作用。将书法纳入中国艺术节,一方面丰富了艺术节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让书法家得以在一个最高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艺术创作及其作品的文化价值。” ![]()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张英群介绍道,此次展览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规格高。参展作者中不仅有沈鹏、欧阳中石等当代书坛公认的大家,也包括中青年骨干创作力量。参展书家在精心创作、挥洒艺术才情的同时,也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成就。第二,巨幅作品是亮点。西安美术馆的二层展厅的核心空间格局高达九米,展方特邀八位书家进行巨幅书写创作,部分作品达六米之高,可谓鸿篇巨制,为创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受邀书家却应对自如,根据个人创作经验和方向,将不同书体加以施展,使观众窥见如此巨制,看到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多样性。第三,装裱格式有门道。此次展览统一采用裱板裱装方式,旨在让观众得以更好地领略书法艺术创作的魅力。
现场嘉宾集评: ![]()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对此次艺术节将书法篆刻纳入其中表示很欣慰。他认为书法作为表现汉字的艺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承责任。谈及此次艺术节和书法篆刻展览,他坦言道,“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艺术节能为人民带来什么。我认为首先,它是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彰显;其次,我们的作品从传统走向当代,也是兼具传统和时代特质、艺术家自我的个性特色的彰显”。他还就大尺幅的书写创作谈道,“书法已经不是文人的把玩之物,它已走近社会大众,传统的展示方式不适合现在了,能够展览、方便展览是当代书法家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大尺幅的书写具有难度但可以突出展出效果,很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方便人们的欣赏。这次展览的形式是一次尝试,它不完美,但却能让老百姓看到大的书法作品,艺术家和展方也需要在未来注意其中的节制,不能只考虑展厅效果而不考虑书法本体。我相信我们的审美理想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一步步地实现。” ![]()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认为此次展览很成功,在筹备阶段的组织、筛选、评估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就此次展览将书法篆刻纳入的情况而言,填补了过去中国艺术节的空白,他谈道,“将书法篆刻纳入,代表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也是对中国艺术的一次重新定义。它使得中国艺术节真正意义上地达到了名副其实”。他认为此次展览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和契机。 ![]()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谈及对此次展览的感受时说到,“此次展览可以代表国家审美,很多有成就的当代艺术家都参与进来,作品的规格超乎寻常。文化部此次将书法篆刻这个艺术门类纳入展览,是对我们的鼓励。考虑到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历史,这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书法艺术曾经成为了高居庙堂的精英艺术,但事实上它是来自人民,来自老百姓的。通过政府引导下的此类展览,让老百姓理解书法、理解艺术,也让我们艺术家自己的前进方向,看待今天的时代审美特色。双向互动才是进步的关键。” ![]()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远东谈道:“今次展览让人耳目一新,利用了展厅空间,推出了很多大尺幅作品。特别是二楼展厅的很多作品,从艺术水平和布展效果上都很好。此次展览中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带给我启迪,让我在行草书和魏碑书法创作方面有了新想法。” ![]()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洪厚甜谈道:“中国艺术节首次收入书法篆刻艺术门类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证明了展方意在让艺术和学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为自己能够有作品入选、参与盛会而感到很光荣,同时也感受到一份更重的责任压在肩头。谈及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时他说道,“艺术源于人民大众,我们的书法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位的。当然,艺术的终极责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引领人民的审美,不是简单的迎合世俗。”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胡秋萍认为此次艺术节中展出的书法篆刻作品具有多元化、高水准的特点。她谈道:“此次精彩的巨幅书法作品很多,小作品也很精致,非常亮眼。不论是承袭传统的书作,还是张扬个性、重新用书法的本体表现自己的艺术理念的书法作品,我们都能够看到。以展览呈现出的艺术创作水准而言,此次展览足以启迪每一位艺术家,让我们开拓视野,刺激我们在创作上更进一步”。 后记: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从中国艺术节的宣传主旨上不难看出,此次艺术节致力于拉近艺术与人民的关系。除展览外,西安美术馆还特别推出了惠民讲座和公教活动,开幕当天便组织了两场相关活动,分别是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汉字书法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和“彩色橡皮章——公共教育活动”。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有来自西安本地的出租车司机,也有来自山东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研究生,有业余爱好书法几十年如一日的退休伯伯,也有跟着父母感受书法魅力的小娃娃……总之,书法篆刻展览的观众年龄、职业、书法水平“多样纷呈”,毫不逊色于展览本身的精彩程度,由此言,确实是一场民众和艺术的盛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