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姚文(右)参加崇左市“中国梦”山歌传唱活动。资料图片
2013年12月姚文(左二)在崇左市“中国梦”山歌传唱活动中与龙州县歌手对唱。资料图片
在长期的基层文化工作实践中,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文化战线。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区、全市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获奖,2010年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优秀文艺骨干,2012年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先进工作者,入选中央文明办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在他的带领下,山圩镇文化站和山圩镇文化站业余戏剧团被区文化厅分别评为2009、2010、2011、2012年度先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先进基层文艺队。
他就是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站长姚文。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撑起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文化站。
执着无悔、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1993年,姚文从扶绥县文化馆调到山圩镇文化站从事文化工作的时候,老同志指着一片空地和几箱烂书对他说 “你这么瘦小,能做什么?”然而,怀着年轻人该有的朝气,抱着对未来事业的憧憬,正是那几箱烂书,开启了姚文的文化工作征程。
在工作中,姚文善于观察,他发现山圩的百姓很喜欢看书,每逢农活之余和街天总有百姓找他借阅书籍充电,从百姓的学习热情中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动力。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姚文自筹资金3万余元,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站,虽然那只是一座120平方米的瓦房,在那里他建立了简陋的“乡镇图书馆”。由于经费短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非常有限,可姚文还是乐此不疲地坚守着他的文化站,利用一切空余时间为乡民们服务。
1996年,科技教育协会派人到山圩镇考察,发现山圩镇文化站设施简陋,图书缺少,但百姓求知若渴的精神状态和姚文满腔的工作热情打动了考察组成员。这次偶然的考察让文化站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在领导的引荐下,姚文与美国华人科技教育协会取得联系,在山圩镇设立了“爱华图书馆”,增添了图书1.4万多册,协会承诺每年为山圩文化站投入500美元用于购买图书,文化站现有1.5万册外借图书,设有80多个阅览座位,每年达2万人次前来阅读。文化站还广泛开展送书上门和结对共建活动,使山圩镇文化站成为当地群众名副其实的“充电站”。
在文化站成立之初,姚文还组建了山圩镇第一支农民业余文艺队——山圩镇文化站业余戏剧团。文艺队没有像样的演出服装,乐器、音响、道具也非常紧缺,队长、老师、导演、编剧、策划更是由他一人担当。他就是这样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坚守文化,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2003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山圩镇修建了一栋两层文化综合楼,阅览室、藏书室、培训室、棋艺室、放映室、排练室等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同时还配备了投影仪和各种乐器和演出器材。从此,姚文干事创业的舞台更广阔了,他每天乐此不疲地忙着图书借阅、科技培训、素材收集、文艺节目创作排练等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化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双休周末,勤勤恳恳为乡村文化工作服务。
姚文虽扎根乡村,但却胸怀大局、目光远大,利用文化站,姚文将国家的政策方针传递到乡镇农家,将致富之经传授给朴实乡民。
勤勉不辍 开拓进取
崇左市扶绥县许多村屯,素有崇拜牛、敬重牛的传统,久而久之演化为唱春牛戏这一地方特色剧种。而采茶花戏则是比唱春牛更为复杂的地方戏剧剧种,有完整的曲调、曲牌,唱腔优美动听,剧目多以宣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为主题,是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姚文调研发现,山圩镇108个村屯中,仅剩两家家庭戏班还能够演唱这些特色剧,濒临灭绝。再不整理、抢救,这么好的民间文艺就要消失了。
姚文深深意识到,挖掘保护唱春牛、采茶花戏等民间传统文艺已迫在眉睫。从2002年开始,姚文深入各个村屯走访民间老艺人拜师学艺,对本地民间传统文艺进行搜集整理。感动于这位普通的文化工作者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凌家帮将他们戏帮戏剧的唱腔和锣鼓点的敲打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姚文。在老艺人的传、帮、带下,他不仅自己学会了唱春牛、采茶花戏的各种唱腔,还搜集整理了地方采茶花小调50多首,创作出30多部地方古装采茶花戏和3部现代采茶花戏。在文艺创作这条道路上,姚文紧扣时代主题,并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了一批批丰富多彩的小品、相声、山歌、舞蹈等节目。
姚文带着他的业余戏剧团,学习传承本地民间民俗文艺,还把国学经典中“道、孝、义”精髓融入文艺节目之中,创作了大批形式多样的宣扬新风尚的节目。他还积极组织“民间民俗文艺”进村屯入学校活动,大胆开展民间文艺进县城、入省城活动。2008年以来,山圩镇文化站业余戏剧团累计送戏进县、市、自治区达30多场。展示了唱春牛、采茶花戏等民间传统文艺的独特魅力,引起社会各界对保护经典民间传统文艺的重视。他所编演的颂扬身边好人好事节目,展示了新农村新农民的新风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新风尚,促进乡村和谐文化的发展。
百折不饶艰苦创业
经过二十来年的不断努力,姚文在空地上建立起了一个文化站,开创出了乡镇文化的新天地,走出了乡镇文化独特发展之路。
姚文珍爱这片“文化沃土”,他坚信有地就有出路,这块空地也见证了从120平方米的瓦房到45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的演变。文化站的硬件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姚文以及文艺队的名气也开始远播,设施的完备和名气的大振为姚文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山圩镇文化站戏剧团开始走出村屯,走上更广阔的舞台,他们代表扶绥县参加“中国农村欢乐演出年”崇左市第一赛区比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代表崇左市参加全区小品大赛选送的风趣幽默喜剧小品《跪老婆》荣获铜奖;代表扶绥县参加崇左市少数民族农村文艺汇演小品《阴湿公与吧渣婆》荣获优秀节目奖、《媒婆提亲》荣获一等奖等。
为了发展壮大文艺队,剧团不等不靠、以文养文,让这支乡镇业余文化戏剧团自立突围,姚文勤奋实干,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乡镇文化独特发展之路。他的业余戏剧团从开始的全部义演,逐步走上了商业演出的发展道路。从2008年开始,戏剧团每年应邀到南宁、钦州、崇左等地演出达120多场,商演收入其中的10%作为剧团发展基金,其余全部发给演员做补贴。商演及时补给了剧团发展的资金需求,大大提升了演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山圩,了解了唱春牛和采茶花剧,山圩镇文化站业余戏剧团也成为走红一方的农民文艺队。
曾经,是姚文一个人撑起了一个文化站,然而,他绝不是一个人在坚守,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相信从姚文的先进事迹中,在姚文精神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会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有所作为,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