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绿树浓荫掩映着剑南边陲鳞次栉比的梯田坡地。47岁的剑阁县元山镇粮丰村李汶昌种中药材的事儿,让人感到好奇:这“虾子”祖辈没人行医看病,自个儿连桔梗防风啥来头恐怕都没闹明白,咋个就成中药材“专家”了呢?
崛起困境中
李汶昌是本地人,元山镇粮丰村有他父辈们厮守的小瓦房,场镇凉泉路有近些年投建的小砖楼,新城区千米大街有高规格的茶楼产业,持有大本法律专业文凭的儿子在西昌市办了小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他的妻子何彩慧是位通情达理、聪慧能干的贤惠女性,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殷实而滋润。
2014年,病魔的利爪悄然袭向李家。何彩慧突生重病,日益加剧,历尽磋磨,于2016年元月病逝,年仅43岁。人生苦短,厄运威逼,生命的脆弱与无奈,让这一家人为之胆寒!从结发妻卧病在床到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让李汶昌在万念俱灰中,萌发了化失望为希望、用产业转移伤痛的念头:租地种药!
问道中药材
李汶昌经过多次认真详细的市场考察调研之后,了解了很多常用中药材的相关行情:哪些常用中药祛风除湿,哪些药功效镇痛散寒;丹参单产可达1.5吨/亩,产值为6000元左右/吨;当归单产1.2吨/亩,产值可实现5000元/吨;芍药产量高达2吨/亩,产值为到2万元/吨;党参产量也可以实现2吨/亩,产值为4000元左右/吨……
他不仅很快探明中药原委及其市场套路,而且产业发展定位第一时间得到了党委政府支持,心情非常乐观。通畅的销售渠道,充沛的土地资源,使他平添浩气。经过一系列艰辛的前期准备工作,志在必得地启动了项目。于2014年初,租赁元山镇金竹村土地230亩,同年10月,租赁本镇柳河村土地120亩,2015年10月,租赁柘坝乡龙柏村土地370亩,共计720亩。先后在这批流转土地上种植了丹参450亩,当归200亩,剩余土地种了芍药和党参。与此同时,镇上给他配套了开发千亩核桃园的国家退耕还林项目支持,在720亩中药材基地,采用5米*5米、每亩22株的密度,全部套栽了核桃,共栽植核桃15840株。大忙季节,几处工地干活儿的劳动力超过100人,欢声笑语不断,场面蔚为壮观。村民董兴贵高兴地说:“在李老板那儿打工,老少不用挑,车费不必掏,中午管午饭,渴了也莫焦。”
因为大多数中药材生长期只有10个月,当年就能见效,而核桃3至5年才陆续挂果。这样,只有果药套作,才可能实现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效益,李汶昌的产业园就是这种经营模式。到了秋收季节,李汶昌开着收割机开始收获药材,去年仅决明子一项就收获了成品100多麻袋。种药人黑里透红的脸上,全是开心的微笑。
产业开发,盯准收益必须首先投入,李汶昌的核桃园+中药材基地,已投资160万元,其中劳动力用工75万元/年。劳动力现金支付50元/人/天。同时投入种子、肥料、农药及土地流转租赁费85万元。他深信,只要精细管理,不忽略每一个经营管理细节,这些投入必定会有好的回报。
勇当排头兵
共产党员,中专文化程度的李汶昌,曾于2007年担任粮丰村村主任,2010年担任党支部书记。2015年,为了全身心投入流转土地产业开发,主动向党委政府申请辞去了村干部职务,把个人有限的精力、财力全部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期望在3至5年内,使产业项目实现更大规模的突破。他决心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举步维艰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农村经济发展新贡献。
元山镇粮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自愿的方式,联合组成农村经济新实体,形成了“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新模式。专合组织对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2015年11月,元山镇粮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李汶昌担任负责人。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项目包含中药材种植、销售及相关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及农副产品购销。该合作社由于业主引领,示范作用明显,很快发展会员85户,经营土地达到1300余亩。种植范围涵盖中药材等多元经济作物。合作社的建立,顺利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元山镇农村种养业大户创业推波助澜,21个村、18个专业合作社,2000多名会员悉心作为,踏着“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脚步砥砺前行。来自(三农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