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马上把货给你发过去,放心吧,陈经理!”昨日上午,记者在博爱县鸿昌街道马营村见到焦作市素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康时,他正在和一个客户通电话。现在正是澡巾销售旺季,一个又一个要货电话让他应接不暇。目前,陈康正在为实现更大的梦想奔波,在博爱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建博爱县澡巾布电商产业园区。这个项目建成后,全村生产澡巾的家庭作坊将走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带动全村农民共同致富。 记者从焦作市人社部门了解到,近年来,焦作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焦作市出台多方面政策和服务措施,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村目前有富余劳动力95万人,已累计转移就业84.6万人。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3.7万人,创办企业1.8万个,企业年销售收入43亿元,带动就业7.8万人。 优化政策软环境。为了有效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我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建设,加快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纳入整个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日前,焦作市又出台《关于印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服务保障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支持是关键。从2014年起,焦作市连续3年实施万人创业专项行动计划,将符合条件的企业财政贴息贷款额度从1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将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将农民工等自主创业人员贷款额度从8万元提高至10万元。记者从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了解到,2015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8亿元,扶持成功创业1.2万人。其中,为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扶持农民工成功创业0.4万人。 博爱县金杯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侯民进城卖菜,得到人社部门发放的第一笔18万元创业贷款后,生意逐渐扩大,之后又获得40万元的创业贷款支持,实现了种、储、运、销一体化,侯民的金杯蔬菜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只有1辆运货大车变成现在的5辆运货大车,加盟的合作社有五六十家,年销售额从8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蔬菜大王”。 有了资金扶持,还需通过培训具备专业技能才能实现成功创业。焦作市发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作用,强化创业培训工作,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3万人。各县(市)区培训机构结合新业态创业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扶持返乡农民工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 博爱县启动“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系列活动,努力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意识、互联网认知输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已培训各类人员3500人次,大量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广州百润皮具公司董事长吴守河是博爱籍人,上世纪90年代为创业放弃公职身份,成立河南省首家电商公司,后又到广州等地从事箱包生产和网上销售,在淘宝和天猫网站上销售业绩优秀,淘宝专门为其开通了白沟箱包频道。2015年,他毅然决定回家乡做电商,成立博爱大迈电商公司,带来他的电商团队,为家乡电商人才的培育、网上市场的培育加油助力。 地方政府为创业者提供高效、透明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各级各部门依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人社部门通过乡镇劳动保障所,深入基层了解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服务;农业部门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现代农业创业者提供服务;扶贫部门通过提供扶贫贷款,帮助贫困家庭创业。我市大力发挥市本级创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贴息贷款、项目评估、创业指导、就业培训、人事代理、工商税务登记等“一站式”服务,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举办“创客沙龙”,开展SYB创业培训170期,培训5970人,扶持创办企业2310家,扶持成功创业1万余人。 创业效益逐步显现,拉动县域经济发展。返乡农民工利用家乡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焦作市把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依托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发展以餐饮、住宿、采摘、特产经营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九渡村位于沁阳市北部山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耕地0.9亩。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餐饮住宿、水上游乐、土特产品加工销售等旅游相关产业,全村现有农家宾馆35家床位600张、饭店10家,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被省旅游局确定为“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试点村。 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容量较大、门槛较低的就业渠道。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2万人。 武陟县七倍怀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作霖,2012年初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种植山药,发起成立山药专业合作社,注册“山药哥”品牌。2014年,人社部门为其提供34万元的创业无息贷款,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流转整合土地100余亩,带动就业100余人。2015年7月,“互联网+山药+众筹”项目作为焦作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人社部与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创翼大赛”,赵作霖成为中国怀山药第一互联网品牌创始人,被称为“山药哥”,被评为2015年全国优秀农民工。2016年8月,他被评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外出务工的成本。特别是创办的农产品加工、种植和养殖业等农业经济实体,加速当地的土地流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但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还得以就近到企业务工。 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众多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不仅帮助当地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也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带来的问题,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小村子,青壮年村民长年外出打工,村中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两年,该村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有的经营村淘店销售农副产品。目前,该村已有50多名村民返乡创业,带动100多人就近就业,村里的人气正在集聚,改变了以往“空心村”的状况。(记者 杜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