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重庆能人杨一中:不乱花一分钱 家乡修路他捐800万元

2016-12-22 10:25 重庆日报

 

  杨一中向记者介绍砖厂的环保设施。

  杨一中,1963年生,铜梁人,多年前远赴云南打拼。如今事业有成,在当地拥有多家砖厂,年总产值数千万元。

  ■ 感言:钱是挣不完的,但生态遭受破坏后,要恢复可就难了。

  仅仅是4家砖厂,每年即可为杨一中创造数千万元产值,但他却一点也不像个“大老板”:没有秘书、没有豪车,甚至没有专门的经营团队,只知道常年奔走在砖厂和工地之间,早出晚归,饿了啃馒头、苹果,渴了就喝矿泉水。

  就是这个平日里舍不得乱花一分钱的人,数年来却一直默默资助着多名贫困学生,在家乡修路遭遇资金缺口时更慷慨解囊一掷800万元。

  前不久,在云南打拼多年、如今事业有成的杨一中,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受了记者采访。

  为工作,常年都在“路上”

  按事先约定,对杨一中的采访安排在云南昆明市进行。但在采访前一天,因为有重要事务,他急急忙忙回砖厂了。

  那家砖厂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距离昆明市区约800公里路。他告诉记者,“明天有空,后天我要去缅甸。”

  杨一中出生在1963年,铜梁区人,于1984年远赴云南普洱市打工。

  32年过去了,他已从一个普通建筑工人成长为资产上千万元的老板,组建起了自己的施工队,常年在云南大理、临沧等地承接大型土建工程;与此同时,还拥有4家砖厂,其中一家远在缅甸。

  杨一中是个大忙人,成天奔走在砖厂和各个建筑工地之间,对他的采访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鉴于此,“逐梦人物”采访组决定连夜赶赴上允镇。

  次日凌晨4点,记者一行直奔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搭乘6点的飞机到西双版纳。出机场后,便见到了向导陈明。

  陈明是杨一中的表弟,刚驱车250多公里从上允镇赶到西双版纳,接下来还得带我们赶回去,很是辛苦。

  “这不算什么,我一年到头跟着杨总四处奔波,早就习惯这种节奏了!”陈明笑着说,杨一中常年奔走在分布于云南多地的砖厂、工地之间,连夜赶路是家常便饭,“有时凌晨三四点出发,到了目的地天还没亮。”

  杨一中的生活很简单,路上饿了啃馒头、吃苹果,渴了就喝矿泉水。这样一位行事低调、生活简朴的“大老板”,还真是不多见。

  为环保,斥资数千万元

  下午4点,“逐梦人物”采访组一行才赶到上允镇竜浪红砖厂。

  杨一中在一个简陋的工房里接受了采访。这里,也是他在砖厂的办公室兼寝室。

  竜浪红砖厂占地120亩,很长时间里由当地人负责经营,效益并不好。2002年杨一中接手后,专门邀请当地墙材协会的专家来现场把脉,又聘请成都、重庆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生产中,才让砖厂的运行走上正轨。

  砖厂的产品主要在周边11个乡镇销售。“目前市场行情不错。”杨一中介绍,他的砖厂不但解决了周边8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为当地村民民房改造提供高品质的红砖,“也算是为脱贫攻坚出点力吧。”

  14年来,砖厂取土的面积一直控制在14亩左右。杨一中说,土地是宝贵的资源,“不能房子建起来了,土地却刨光了。”

  砖厂附近的煤矿有很多弃土,其中煤矸石存量达200万立方米。在红砖生产过程中,杨一中尽量采用这些煤矸石作原材料,以最大限度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

  去年,竜浪红砖厂产值2000万元,几家砖厂的产值累计达数千万元。这一数值不算低,但与此同时,杨一中却投资4500万元,为砖厂添置了新型墙材环保设施,在红砖生产过程中有效脱硫、去噪、降粉尘,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杨一中再三表示,钱是挣不完的,但生态遭受破坏后,要恢复可就难了。

  为修路,捐款捐物800万元

  在生活中,杨一中很节约,很多时候一分钱也舍不得多花。

  但在上允镇村民眼中,这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挣钱”的人。其中原因很简单:杨一中多年来一直资助着当地多名家境贫困的学生,且十分低调、从不张扬。

  杨一中是铜梁区平滩镇华光村人。在华光村村民看来,杨一中更是个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汉子。

  多年来,将华光村与外界相连接的只有一条狭窄的机耕道。这条路路况极差,很多地方坑坑洼洼的,雨天走在路上一身泥,晴天走在路上一身灰;其中一段还是在河沟上头,这“公路桥”因为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很不安全。

  2011年,杨一中回到村里,发现这一问题后便向村里提议修路。

  村干部告诉他,要将这条路硬化成3.5米宽的水泥路,算上村民自筹和政府补贴部分,仍有200万元的资金缺口。杨一中当即拍板:“3.5米太窄,我出500万元,将这条通村公路修成7.5米宽的柏油路,不够的话还可以追加!”

  杨一中的义举感动了村民,大家纷纷签字承诺:修路占用的田土、山林,一分钱补偿都不要。

  就在那年国庆节,修路工程正式启动。为确保工程质量,杨一中还专门从云南调派了一批建筑施工方面的技术骨干来指导施工。

  “他是出钱又出力!”时任华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安富介绍,那年杨一中为了修好通村公路,在云南和家乡之间往返达10多次,令人佩服。

  2012年国庆期间,这条路如期建成通车。有心人算了一笔账:为修通这条路,杨一中捐款捐物,累计投入了800多万元。

  当时,有村民提议将这条路命名为“杨一中路”,杨一中拒绝了。

  “在不该花钱时,用一分也是浪费;该用钱的地方,投入几百万元也值得。捐款、捐物帮助家乡修路,本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杨一中说。

责任编辑:陈雪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