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胜利,男,汉,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鸡东县东保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注册资金400万元,入社土地2,000亩,租赁土地8,000亩。在他的带领下,2016年合作社总收入735万元,总生产费用273万元,可参加分配总额427万元,提取公积金35万元,成员实际分红392万元,是黑龙江省互联网+现代农业便准化示范基地。曾获得2013年“鸡西市农民致富带头人”、2014年“鸡西市劳动模范”、2012年“黑龙江百名农民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2017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
一、找门路,寻求致富项目
多年来,他始终是村里的种田大户,每年都种100多垧地,但和县里其他乡(镇)的种田大户相比,收入差距很大。他家位于宝泉林场,大部分都是坡岗地、沙土地,而且处于全县最冷的第三、四积温带,积温低、温差大,玉米、大豆的产量比别的地方要少一半。他想同样是种地,同样是出力,凭什么收入就比别人少!难道我们的沙土地注定就是贫瘠的土地吗!
兴农镇东保村位于宝泉林场(黑龙江省地方四大林场之一)区域内,在广阔葱郁的森林中,野生桔梗遍地。藏胜利对桔梗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当他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带着这种“不服气”的想法,他在2010年8月份伙同张振涛、藏志权三人前往安徽省盛产南沙参、桔梗的毫州市考察,又去连云港考察丹参。南方他们那个地方土地有限,种植规模不大,但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那时桔梗从地里起出来湿的每斤可卖28.4元,一亩地可起400多斤,收益11,000多元。而且安徽、山东产的南沙参有效药物成分的丹参酮仅含0.3,东保村本地种植的南沙参,由于土质、气候、光照、雨量等自然条件优于南方,所以含有效药物成分丹参酮为0.6,是南方的一倍,品质好,药厂十分欢迎。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当时他了解到这些信息,瞄准了中药材桔梗,萌生了种植中药材桔梗的想法。2011年,他联合村里其他14户农民筹集资金300万元,其中有200万元是通过贷款和向亲友的借款,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四条原则,强化制度管理,保障规范运行。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对于带地入社的农户,由带地入社的农户签订带地入社协议,社员与合作社按土地等级每亩500—600元的标准入股。对于不愿把土地入社的农户,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二是规范经营方式。合作社根据土地的分布状况,实行统一经营和分块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即对土地集中连片的,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田间管理,合作社设有植保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三是建立监管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每届任期三年,决策合作社重大事项,在全县率先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当年一共种了300亩桔梗和450亩丹参。
世上的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十几个农民种了半辈子粮食,但种药材还是第一次,结果当年就碰了“钉子”, 2010年他去南方考察回来后,承包土地300亩种植了桔梗。承包的土地原来为了灭草,喷施了除草剂“普施特”。这种农药残留期三年。由于不知情,300亩的桔梗含有农药“普施特”的残留,药厂不要,全部报废,损失了10多万元,这让他深深体会到,不懂科学技术是根本行不通的。失败没有吓倒藏胜利这个硬汉,他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不悲观,吸取教训,主动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请教专家,学习种植技术。
二、强监管,打造示范社
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合作社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自2012年以来,合作社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在运行机制上他抓住“三个关键、科学运作”,规范管理,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公开推选理事、监事。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将群众公认的人品正直、办事公道、无私心杂念的社员选为理事、监事、生产经理,在动员农民入社、带地入社、土地流转、包地、运营管理等方面,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二是推行民主决策。合作社种植品种、采购农资、技术方案、田间管理、生产运输、收获销售、盈余分配、财务公开等问题,都要在社员大会获得通过后付诸实施,保证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合作社的后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是公开财务账目。在财务、账务管理上公开透明,按照生产环节公开公示财务账目,春耕生产后、田间管理后、年终分配前,将全年的财务收支明细及收益分配表在社员大会上公布,社员有机会询问每一笔收入、支出,保证了合作社的良好信誉。
标准化管理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合作社经营效益的根本保障。合作社在日常管理中,坚持科学运作,“五化”管理。一是成员分工公正化。严格按照章程划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格按照“要求”组织生产,既维护了社员大会、理事会会议决定的严肃性,又降低了合作社运营风险和运营成本。二是农资采购社会化。明确了种植品种,精细测算种子、化肥、农药用量,一次性统一采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与中农晨光农资公司合作,由公司通过对合作社进行免费测土配方施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提供农用物资、种植品种,成本节约10%以上。三是生产管理标准化。一是统一培训服务。聘请省农科院、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定期为农民进行现场讲课、实地指导、发送资料。6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1次,累计培训农户1,450人次,2013年依托阳光培训培训工程,培训社员120人次,使社员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明显提高,四是财务管理公开化。除建立了总帐、明细帐外,又建立了多栏式经营收入支出帐、股金帐、成员往来帐、现金帐,专门购买了各类记帐凭证等财务票据,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使合作社收入和支出款项笔笔有据可查;专门印制了合作社专用的“物资入库单、物资出库单、人力及机械派工单、生产作业验收单、生产日志”等,使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和机械工的使用和报酬一目了然,为年终结算和社员咨询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靠技术,做优药材质量
这个教训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决心要向技术要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管理模式。县政府和镇政府得知情况后,也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在他们的帮助下,他们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和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先后多次对合作社社员进行专题技术培训,根据社员知识水平特点,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丹参和桔梗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现场解答社员们在种植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员的科学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包装等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实际问题。由于技术措施得当,不仅亩产量较上年相比提高了30%左右,药材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秋天,他带着收获的丹参样本,到北京康云堂制药、河北“三九”制药等企业主动登门拜访,联系销售事宜。经过专业部门鉴定,东保村种植的丹参,由于土质、气候、光照、雨量等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加之种植和管理比较科学,含有效药物成分丹参酮达到0.6,是安徽、山东产丹参酮含量的1倍。这些制药企业当即拍板,我们种植的中药材有多少要多少,他们全包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通过近几年的科学种植,药材质量有了保障,销路也不断拓宽。村民看到藏胜利发了财,都纷纷要求加入种植药材合作社。藏胜利致富不忘乡亲们,吸收大家走共同致富道路。他先后与“三九”药业、吉林长白山药业、百灵药业、世一堂、哈药集团等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供销合同,年定单数量在1,000吨左右。目前,东保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员已由最初的15户发展到现在的81户,其中贫困户入社18户。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的亩纯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此外,合作社的季节性用工,在高峰期每天达百人以上,工期一般在3—5个月,年可带动受雇村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近百万元。我们终于可以底气十足地说,只要懂技术、会管理,种地也能创业,更能脱贫致富!同时也深深感到,要想卖得好,必须种得好;订单在手,才能心中不慌;科学种植,才能提高产量;质量过硬,才能占领市场。
四、上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6年,他带领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0亩,成为牡丹江和鸡西地区最大的北药种植基地。为了走出“原字号”生产,又投资建设了1座桔梗初加工厂,新建链条式烘干房1座,购置桔梗清洗机3台、大型农机设备3台,对药材进行初加工。以当前市场行情计算,通过初加工的“干货药材”较“原字号湿货药材”每市斤将增值1.5元左右,亩增收可达4,500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县政府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他一起到河北、安徽、辽宁等地考察北药市场和大型制药企业,并把北药纳入全县经济发展规划,作为“稳黑、强绿、兴药、活旅”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这更加坚定了他做大北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社员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我们东保村也因此在全县乃至全市小有名气。2015年,合作社成立北药种植协会,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发展到桔梗、丹参、沙参、月见草等7个种类,并与“三九”药业、贵州百灵药业签订了供销合同。为了走出“原字号”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汉广集团多次洽谈,公司三次到基地现场考察,汉广集团看中了我县的生态优势和北药品质高、天然无公害的优势初步达成协议,计划投入2,000万元,新建一处标准化中药材初加工厂。
为打造我县北药产业,他带领合作社不断向七台河、鸡西周边市县和我县周边乡镇扩展,成立北药协会,协会对有种植意向的农户进行培训,并提供种苗和全程技术服务、统一销售,2017年已培训向阳村农户70户,东海镇农户25户,签订意向种植合同1,000亩,带动全县发展北药生产,2016年合作社成立鸡东县华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中草药饮片,预计全县年产2,000吨左右,到2020年,中草药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达到6,000吨。
责任编辑:王海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