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兴作为嘉宾参加2013年感动河北颁奖典礼。图片由本人提供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不能袖手旁观,但救人也得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解救他人性命于危难。刘福兴,60多年见义勇为,却从来没有发生意外。为此,他一直琢磨如何把60多年见义勇为而不伤己的经验传授给家人和社会。 “施恩不图报,救人不留名”家训相传百年 刘福兴在河北省黄骅检察院退休,60多年来,被他救下的人无法计数。他曾被评为“2010年度沧州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度感动河北人物”等,并荣获“中国好人”称号,他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锦旗和奖杯,但是在家里一件也不摆出来,他笑着说:“这些东西都让老伴压箱底了。” 日前,记者走进刘福兴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块匾额,上书“施恩不图报,救人不留名”。客厅中间围坐着六七个人,都是刘福兴的儿孙,他们正在开“见义勇为”家庭会。 第一次救人,大概是在刘福兴6岁。那年,他和爷爷在坑里救了一个盲乞丐。事后,爷爷又把饭让给盲乞丐吃。幼时的艰辛磨难,让刘福兴更加珍惜人的生命,再加上爷爷的言传身教,使得刘福兴对爷爷留下的家训至今铭记于心。 2013年11月12日,刘福兴在一场车祸中救活一位50多岁的妇女。事后,其家人拿出一万元酬谢,被他当场婉拒。“施恩不图报,这是我爷爷留下的家训。我60多年做好事,就是这句家训教育着我做人行事。”刘福兴在家庭会上这样说,他希望儿孙们把见义勇为的精神世代相传。 见义勇为要勇于快而谋于胜 “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见义勇为的英雄事件,可歌可赞。然而也有很多英雄人物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又非常可惜。如果条件允许,你们不但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刘福兴说。 刘福兴告诉孩子们见义勇为要勇于快而谋于胜。他说,这些年来,他每次救人都会在救人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寻找可以利用的工具,哪怕是一辆自行车、一根绳子、一段木头,救人时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刘福兴骑自行车走在马路上,突然听到喊叫声,此时发现身后有辆拖拉机驶了过来,后车斗挂着一位妇女,司机浑然不知。刘福兴及路人冲司机大喊,但拖拉机噪音大,司机根本听不清。眼看那位妇女就要有生命危险,刘福兴机智地将自行车扔在路中间挡在了拖拉机前两米远的地方。拖拉机被迫停了下来,妇女得救。 2013年,刘福兴又相继救人于危难七次,虽已年逾七旬,但救人后自身仍毫发无伤。今后只要遇到,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还会继续伸援手,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铭记祖训,多行善举。 父亲是他心中的大英雄 家庭会上刘福兴的儿孙们争先发言。今年30岁的儿子刘峰说,父亲是他心中的大英雄。他立志做一个像父亲一样敢于见义勇为的人。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全力救下每一位受困群众。“见义勇为,不能给社会和家人留一点遗憾。”刘峰说。 1952年农历正月十八,刘福兴从冰坑里救起同学孙义泰;1958年8月,他从水坑里救起10岁的张春文;1961年3月,他在冰上救起常郭桥庄子一姓高的收草帽辫的老人;1961年9月,他在村北黄浪渠救起一青年妇女;1974年,他在常郭村西南坑塘内救起一名3岁孩子;2004年夏,他在一坑塘内救起一名儿童并帮他排出肚子里的水;2007年夏,他从公园湖中救起一试图自杀的老人…… 一例例救人于危难的英雄事迹,刘福兴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子孙。新的一年开始了,刘福兴想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再次告诉大家:“多行善事,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见义勇为可歌可泣,但是如果能做到见义勇为而不伤身,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