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学。 记者 文晶 摄 他不是大款,也不是能人,甚至没有后人,却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他住在解放前的老瓦房里,吃得相当简单,却在修路上“一掷万金”。 当8年坚持,一条1.4公里长、4米宽的乡村公路出现在乡亲们面前时,乡亲们被折服了,公推他为村民小组长。 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现代“愚公”的永川板桥镇欧家坝村民李世学。 没有后人,却想“为后人留点东西” 2月27日,记者来到村里。 乡村公路一头连接欧家坝村公路,一头连接铜梁西河镇公路,有3个大弯。走上这条乡村公路,公路坡坎下垫着石头,路沿铺着小石子,虽不太平整,但没有乱石、坑洼,大大小小的车走在上面倒也自在。 8年前,这还只是一条仅容两人并肩通行的羊肠小道,村民从板桥镇坐车到西河镇,要绕行半个小时。为了修路,村里专门开会研究,但终因份子钱分歧太大,不了了之。 可是,村里少言寡语的李世学,却没有放弃。2006年春天的一天,他独自拿起十字镐,开挖地基。 “活了一辈子,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时值53岁的他没有结婚生子,也没有读过书,一直干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到过的最远地方也就永川城。年轻时候担过石方,走小路一趟就四五公里,他尝尽了公路不通的辛酸。 那一刻,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十字镐一拿就是八年,再也不曾放下。 用自己1.5亩田土换修路空间 得知李世学修路,村民们态度不一。甚至有人嘲笑他:一个老头子,自己生活都成问题,还奢望修路? 李世学没有争论,干着自己的活——挖石、夯土、铺石子,早出晚归。2007年农历大年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依然天不见亮就起床,扛起修路工具去上班。 期间,他让出自己的1.5亩田土,换回土路沿线的使用权,而只能靠捡些闲置农田种点谷子养活自己。捡来的农田,要走上半小时才能到达。 修路的日子是枯燥的,也是艰苦的。身上处处疤痕见证。 有一次打水泥墩填路,石头重重打到腿骨上,痛得他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但第二天,他依旧上阵。 为了节约30元的十字镐工具钱,他捡木头自己做,手经常被木头上的疤子割伤。 “有好几次下大雨,为了不让车陷进去,他顶着草帽去填石子。我们看到都心痛,劝他第二天多休息。可他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一早又出去了。”李世学嫂嫂告诉记者,后来他们就不再劝了,尽力帮点小忙,“以前不知道他是如此‘执拗’的人。” 为修公路,8年耗去所有积蓄 带领大家修路的一般都是致富能手,有财力支撑。而李世学呢? 他住在解放前的老瓦房里,一厅一屋,部分墙面严重开裂,屋顶能看到明显的塑料袋“补丁”。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放在前厅,区县扶贫送的,也是家里最值钱的电器之一。一张“东方红”宣传画,布满灰尘。 衣服穿的是迷彩服,镇里免费发的;抽的是最便宜的叶子烟,一个月不到20元烟钱……每月算下来,他的生活费不到100元。 但他在修路上却很“舍”得。一车700多元的小石子,他随时都在买。“石子少了,车子要么打滑,要么陷进去,不安全。”他俨然成为专家。 修路的第一年,他花了6000多元购买设备。而之后7年的新建和维护费用,差不多三四万元,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期间,他还辛苦养猪、打小工,赚来的钱都投到了修路上。 今年1月,因为没有钱,他向石子厂赊了一车石子修路。过年前,他把家里的两头母猪卖了一头,第二天拿去还了钱。 一条路就这样在他的一敲一凿中逐渐拓宽,由原先不能通车,到后来通了摩托车,然后又通了小汽车,现在大卡车也能通行。 希望有生之年把乡村公路硬化 “你李世学又不开车,坐车也要给一样的钱,修什么路?”之前村民几乎没有不嘲笑他的。不过,当脚下一条1.4公里长、4米宽的乡村公路出现在乡亲们面前时,大家被这个话没两句的光棍汉子折服了。 农闲时候,来帮忙的人多了。李世学的修路工具即使放在路边,无人看管,也没人伸手。“小家之外,还有大家。”同村村民刘期华是忠实拥护者之一。 镇上砂石厂的老板也为李世学的精神所感动,以一车沙子600元的成本价卖给李世学,比市场价低200元。 3年前,村民点名要求李世学担任村民小组长,并获全票通过。因为他文化程度不高,部分记录工作很困难,老会计张万忠主动请缨当“秘书”,帮助处理文字记录。他也成了该镇唯一配有“秘书”的村民小组长。 2012年,经党组织批准,李世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除了通路之外,最让自己高兴的事情了。”倚着变形的推车,他笑得像个吃到糖果的小孩。 最近几年镇村还把他列为重点关爱对象,时常上门帮助解决他的生活问题,还帮他申请到低保金资助。“政府说了,以后老了,动不了了,可以到养老院养老。我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就想再为大家做点事情。”李世学说,他的心愿是在有生之年,挣到更多的钱,把路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