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医王道春
四月,大山深处依然白雪皑皑。 这里,距县城有百余公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交通不便。 这里,近两千名村民的医疗、预防保健落在唯一一名乡村医生肩上。 日前,记者历经近4个小时车程,来到永登县坪城乡长山河村,走近默默坚守27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王道春。 千人安危一肩挑 “扎针效果挺好,没之前那么疼了。”赵文兰高兴地对正在为她针灸的大夫说。在长山河卫生所干净整洁的诊疗室里,5名待诊病人正在轻声交谈。 “我坐骨神经疼了快一年,去县上的医院看过,吃药打针都没根治。上个月开始在王大夫这里扎针,感觉好多了。你要好好报道一下王大夫,他可是我们这里的大好人。”赵文兰激动地对记者说。 记者眼前这位身穿白大褂、和善谦虚的医生就是赵文兰口中的大好人王道春——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村里现有1660人,常见病都在我这里看。年轻人出去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我平常除了在卫生所,每月定期会为65岁以上的老人上门服务。再就是给孕妇建档、做检查,我们这儿路不好走,两头相距十几里路,我多走点儿路,村民们就方便一些。”王道春微笑着对记者说。 慷慨救助尽职责 “我丈夫前年去世,到现在还欠着王大夫的药钱。”已故村民曹绪饶瘦小的妻子含着泪说。 数年来,王道春慷慨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有的免收治疗费、诊疗费,有的甚至连药费都全部免收。 2006年秋天,三社村民曹绪饶腹部发现包块,一家4口人,妻子孱弱,其中一个孩子残疾,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本就拮据的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我丈夫疼得在床上动弹不得,来卫生所请王大夫。天下着大雨,他立马背起药箱,满腿是泥地走了六七里路赶到我家。”曹绪饶妻子回忆道。 “我们结婚20多年来,他自己垫着药费给村里的人看病。不光这样,甚至连个囫囵觉也没睡过,常常夜里出诊。大冬天的,有时能出去两三次。有一次,自己都摔伤了,我是又生气、又心疼。”王道春的妻子说,“他总说病人的事儿大!” 山路难行,但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王道春都骑着他的摩托车“轰隆隆”地赶到。这辆车也被村民们称为“乡村120”。 锲而不舍为乡亲 20多年来,长山河的村民早已把王道春当成了亲人。 谈起乡村医生的苦乐酸甜,王道春诚恳地说:“以前有过想放弃的念头。我们村医从事的是高危行业,没有保险给病人做保障。药物有两面性,有时病人就诊回去,几天都不见好转,或是夜里听到病患家属来敲门,说输液、服药后有不良反应,就觉得压力很大,为自己没能立即解除病人病痛而感到苦恼、内疚、着急。” 尽管如此,王道春仍然一心惦记着这里的村民,没有放弃,从没离开。他说:“我们这里条件太艰苦,如果村里孩子发烧,不能及时就诊;如果一个妇女难产,得不到及时助产;如果一个老人血压升高,药不能及时送过去,都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乡村医生的岗位普普通通,收入微薄,但王道春很珍惜。 “农村医改与新农合对农村的医疗事业帮助极大,现在不存在缺医少药。实行‘零差价用药’后,村民们看病就医比之前容易多了。我每月的收入虽然只有一千多块,可既然当初选择了这行,这辈子就注定是一个陀螺,每天一直得转,直到倒下去才算是休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