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泸州4月25日讯(晓清 记者 初旭) 春天的泸州阳光明媚,姹紫嫣红。春天的长江欢歌笑语,潺潺流淌。美丽的长江边,新迁入了一家人。男主人叫刘可智,医学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女主人叫梁雪梅,也是医学心理学博士,副教授。他们夫妻俩都是山东青岛市人,今年都是41岁。年富力强才刚刚进入不惑,舍弃各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名利诱惑,选择来到地处川南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做一名普通医生。 莫非长期从事心理工作,他们的心理首先出了问题?莫非就像坚决不放他们走的某医科大第一医院的院长说的:长江勾住了他们的魂。 专门医治各种精神心理疾患,可在选择来泸州定居这件事情上,他们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你们疯了!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也是一个反讽的寓言,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丽的传说。最近,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记者走近青岛博士一家人。 刘可智:我和泸州有份前世的约定 少年的刘可智聪明好学,但也调皮捣蛋,是老师、同学、家长心目中有名的淘气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上转来了一个外地学生。老师说,新同学来自泸州,希望大家多关心。对所有新奇事物倍感兴趣的刘可智这下来劲了。两个不识少年愁的男孩子的友谊,在共同的疯玩疯闹中迅速建立,并牢不可破。 在外地同学支离破碎的叙述中,刘可智第一次听见了泸州,第一次闻见了酒香,第一次走进了长江,第一次爬上了忠山,第一次知道了白塔,第一次品赏了桂圆。神奇的泸州,成为少年刘可智梦中的天堂。到泸州看看,是他三十年前最大的愿望。 读大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中,又有一名来自泸州。可是大学的同学交往,已经没有了小学时的亲密无间,已经有了些散淡的疏离和隔膜。尽管如此,风华正茂的刘可智还是从同学口中,多多少少了解到泸州的一些变化。对泸州那缕纤细遥远的思念,仍若有若无地漂浮在他的脑海中。 到四川,到华西,到靠近泸州的地方。2005年,刘可智携爱人梁雪梅,一起到华西就读精神医学博士。博士毕业那年,恰好是泸医附院心理卫生中心准备组建急需人才的关键时刻,爱才惜才的泸医附院及时向他们夫妇发出了殷切的召唤。 也许是近乡情更怯。这时的刘可智夫妇虽然双双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博士头衔,但他们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还不具备足够的临床经验,还有待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有效地引领泸州市的精神心理卫生事业。所以,他们留在华西,广取博收,继续努力。 两年前,河北医科大第一医院,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先天的地理优势,从华西挖走了集教学、科研、临床经验于一身的刘可智博士夫妇。与此同时,家乡青岛也用故乡情怀为吸引,热切盼望他们回去报效家乡。 何去何从?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少年的梦幻,长江的诱惑,泸医附院从不放弃的坚持和努力,为刘可智最终的选择,画上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句号。 一个女人,书读到博士,学问做到专家。应该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了吧,应该高处不胜寒不食人间烟火了吧。呵呵,坐在面前的梁雪梅,俨然就是一位可亲可近忠厚朴实的邻家大姐。说到工作,有人猜她是公务员,有人猜她是小学教师,有人说她做小生意的。从来没有人把她和医生,更没有人把她和专家联系起来。任何时候,她都笑容可掬地告诉人们:我一个家庭妇女,相夫教子,照顾公婆,才是我的职责和本分呢。天!一个具有多项科研成果,具有硕导资格教授级别的医学博士,却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这让我们那些只有半壶水就响遍全世界、把亲人抛于脑外把爱人踩在脚下的人,脸究竟往哪里安放才好呢? 梁雪梅没有到过泸州。她对泸州的所有了解,百分之八十来自于刘可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来自于儿子和公婆。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可智多次辗转于泸州和石家庄之间,从考察、适应、联系,到工作交接、手续办理、家具搬运、人员转移,她都只是在旁边默默响应,默默支持,默默配合。 从丈夫越来越频繁的语汇里,从先期到达的公婆和儿子口中,泸州在梁雪梅的心中由一个陌生的地名逐渐变成一个温暖的港湾,一个亲切的家园。举家迁入泸州,这件发生在他们家庭生活中的大事,对女主人公梁雪梅来说,接受起来却一点也不困难。因为泸州好不好,长江美不美,泸医附院心理卫生中心的现状糟糕到哪种地步,都不重要。在她那里,生活变得很简单:爱上了一个男人,嫁给了一个男人,就跟随他。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简单的她却得到了一个女人想得到和能得到的全部幸福和快乐。 2013年3月16日。刘可智到泸医附院正式上班三个多月后,梁雪梅独自乘航班从石家庄飞往重庆。16:40,梁雪梅轻松走出机场。早已迎候在外的刘可智父子俩高兴地迎了上去。 没有激情相拥,没有热泪盈眶。真正的感情就是这样平淡从容,真正的共鸣就是这样简单真实。任何语言都是多余,任何形式都成为累赘。一家三口就这样相亲相爱、相携相扶地走出了机场大厅,走上了通往新家的道路。 到了!到了!到泸州了! 梁雪梅叫醒趴在她怀中沉沉入睡的儿子,用眼睛反复打量着这座被家人反复念叨的城市。 “这是迎宾大道?那是咱们学院?这是沱江?那是咱们医院”刘可智像个热情的导游,不断指点,不断介绍。儿子在旁边不断补充,不断更正。 泸州,我来了。在华西工作七年,同事们对梁雪梅的评价就两个字:实在。实在的梁雪梅听丈夫说到家了,终于从喉咙里发出一声低叹:泸州,我来了。 打开门,浓烈的亲情扑面而来。公公婆婆准备的几大盘北方水饺早已摆上了桌子。 “爸,妈,我回来了!妈妈,来,让我抱抱您。” 多么温馨祥和的生活画卷。多么美好动人的人间天伦。难怪公公婆婆人前人后对儿媳赞不绝口,难怪刘可智提起夫人,脸上就写满了笑意,难怪儿子电话时开口就问:妈妈,您好久来? 七十九岁的老父亲,年轻时候是威风八面的一校之长,如今是系着围裙含饴弄孙的和善老头。七十八岁的老母亲,年轻时候是令人喜爱和仰望的乡村女教师,如今是拄着拐棍,坐在轮椅上看风景的白发亲娘。 人说叶落归根,人说故土难离。可他们不。成都,石家庄,泸州。儿子在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像两只候鸟,岁月洗尽了他们的铅华,时间打湿了他们的羽翼,他们依然要随儿子迁徙。用他们慈祥的目光,荫庇儿子,用他们坚强的身影,护佑儿子,用他们不屈的信念,支撑儿子。 农历大年初一早上,依依惜别心爱的儿媳妇,随儿孙一起登上远去的列车。初二晚上九点,到达灯火辉煌爆竹声响的泸州城。 嘱儿子不要惊动同事,不要影响他人。买不到饭桌买不到吃食,就连续几天下面条、煮速冻水饺,并且端到窗台上就餐。 儿子上班了,老父亲接送孙儿,买菜做饭,老母亲看家守家,等儿子回家。儿子出差了,老父老母除了照顾孙儿还要在风烛残年的时候相互照料。 当好心的同事们得知情况,执意要带老人出去解闷,带他们看桃红李白,看菜花金黄,让他们品鉴泸州人的耿直豪爽。老人却总是婉拒。车等在楼下,人等在门外,好话说了一箩筐,他们都不为所动。他们随口说出的话是:等儿媳妇来了,带我们出去。 老人对儿媳妇无与伦比的疼爱和依恋,让同事们百般不解。直到梁雪梅来了,才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他们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她婆婆的生活特别是大小便,全由她来照顾。她不在身边,她婆婆不方便外出的。 梁博士。梁博士。羞涩腼腆、和善可亲的你,究竟要让满大街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女人怎样汗颜呢? 聪明的儿子:最难忘的一件事,来到泸州 博士夫妇的儿子智商高,这没话说。心理医学博士的儿子情商高,这也该没话说。可偏偏这对博士夫妇重视儿子的身心健康,远远大过对儿子学习成绩的重视。这儿子也就乐得顺水推舟,喜欢的数学、英语成绩顶呱呱,不喜欢的语文成绩却不咋的。 到泸州上学没几天,他就告诉爸爸:泸州的教学水平数学、英语一般般,语文可了不得,同学的写作能力之高自己只能望其项背。 十岁的孩子,小学五年级,作文大不了写人记事。第一周,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寒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我们来看看刘子奇同学怎样写的这篇作文。 寒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寒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她):来到泸州。也许你会笑掉大牙,但知道情况的人就不会。 我来泸州是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在北方,在路上,我一直在想泸州到底是什么样子。绿色?黄色?白色? “百闻不如一见”。正月初二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泸州。“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大幅的招贴给人的感觉是人才到,心已醉。确切地说,这里好像只有三种色彩:灯火明,树木翠,长江亮。 我们首先看见的是迎宾大道。由于来的时候是晚上九点,宽阔的大道两旁灯火闪亮,红红的灯笼辉映着一片喜庆色彩,泸州就像一个华美的不夜城,漂亮极了。 泸州有“江”有山,依山靠江。在这里坐车就像是坐过山车,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感觉很好玩。城市虽然不大,但也不小,过山车还没坐过瘾,我们就到了位于长江边的新家。 正月初二,正是看烟花的好时候。 瞧!“小花”们正在和自己沐浴,就像盛开在夜空中的朵朵小菊花一样。 “变色花”也不甘示弱,开始是绿色的,爆开后是红色的,比其他的花更圆、更大、更壮观。 “丝绒花”在空中拖着一条条长长的尾巴,久久不肯落下。 小鞭炮“叭、叭”地响,一直都没有停歇。 “咚!”烟花声中,夹杂着一些震耳欲聋的大炮声,好像是友善地在提醒人们:今晚不要睡觉。 泸州有两条江,一条是长江,另一条是沱江。晚上我看到的长江比沱江还长,因为沱江是坐车在桥上看到的,长江只在我家附近看到一点点。 后来到了沱江和长江边,看见沱江边的石头非常光滑,说明沱江的历史很长很长。长江边的石滩更美更好玩了,我和爸爸一起捡了好多有风景有人物有文字的石头,还用小网捞了几条活泼的小蝌蚪。 沱江在管驿嘴汇入长江,形成波澜壮阔的辽远江面。长江最后流入大海,组成永不枯竭的大海洋。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小学毕业入初中,初中上完进高中、大学。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学海无涯…… 这就是儿子来泸州后,写的第一篇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记实作文,这样的作文水平居然还让他在同学中自愧弗如。老实说,这篇作文让他的博士爸爸刘可智喜上眉梢。刘博士对他儿子说:“你写得太好了!儿子,爸爸现在也写不出这样好的文章!” 当刘博士把这篇作文在电话里声情并茂地读给梁雪梅听的时候,梁博士什么感受呢?不事张扬的梁博士笑了,说她恨不得立即插上双翅,朝着泸州,朝着家人居住的方向,飞去。 现在,他们全家人安居在泸州,平静地生活忘我地工作着。让我们以泸州人特有的真诚和热情,接纳他们,感激他们,祝福他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