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那些北京援藏人:拉萨也是我的家

2017-10-11 11:38 北京晚报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北京对口支援拉萨,自此之后,一批批援藏干部、医生、教师从海拔不足百米的北京,来到雪域高原的拉萨。二十多年间,北京援助拉萨的“两区两县”旧貌换了新颜,援藏方式也从分散式变为组团式,从“输血”变为“造血”,不变的是援藏人的一颗赤诚之心。近日,记者来到拉萨,采访了这些奋斗在援藏一线的北京人。
  援藏教师熊爱国:
  我走了毕业班的英语谁来教啊
  当北京的“秋老虎”带来一股股热浪时,拉萨的最低气温只有4℃。拉萨城边高山顶上的浮云,一夜间变成了皑皑白雪,从教室的窗户望出去,远山似在眼前。教师熊爱国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大山又白了头,冷。
  一个“又”字,道出这样一个信息:作为北京来援藏的教师,今年已是熊爱国在拉萨的第三个年头。而另一个隐含的信息是:原本援藏两年已结束的熊爱国,选择继续留下来。
  北京援藏人
  “我走了,毕业班的英语课谁来教呢?”熊爱国开玩笑似地和记者说。
  熊爱国所在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被当地人简称为“拉北中学”,这是一所北京市政府投资2.5亿元援建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于2014年秋季建成投入使用。
  也正是从2014年开始,第一批北京组团式教育人才来到拉北中学。组团式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分散式教育,前者集中北京优势教学、管理人才,从教育制度、理念、学科等各方面,建设一所示范性学校。拉北中学目前有教职员工310人,其中来自北京的各学科优秀教师45人,管理干部5人。熊爱国就是这50人的一员。
  43岁的熊爱国是北京平谷区第六中学教师,2011年至2012年,在圆满完成新疆和田的支教后,2015年8月,熊爱国成为第二期北京组团式援藏教师,来到拉北中学教英语,还成为了36个藏族学生的班主任。
  “今年7月我结束了两年援藏工作,但是学生、家长还有学校都希望我留下来,把这届学生带到毕业。”熊爱国扶了扶眼镜,笑着说,“孩子们需要我这个班主任。”
  但在学生眼中,熊爱国不仅仅是班主任。
  “我们都喊他熊爸爸,他像爸爸一样,不仅辅导我们的学习,还照顾我们的生活。”旦智顿珠等四个学生是农牧区的孩子,离家路途遥远,周末只能待在学校里。熊爱国知道后,常把他们带回自己的公寓,一起看看新闻,一起吃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对学生关怀无微不至,但说起自己的孩子,熊爱国面露愧色,“女儿小学毕业时我去了新疆支教,来拉萨时,女儿中考,等我2019年回北京,女儿都已高中毕业,读大学了,挺遗憾的。”
  但熊爱国相信,懂事的女儿能够理解自己,“北京是我的家,我爱女儿,拉萨也是我的家,我也爱这里每一个藏族孩子。”
  据拉北中学副校长刘军介绍,在熊爱国等援藏教师的帮助下,拉北中学的普高录取分数线由2014年的380分一路攀升到今年的444分,超过了两所自治区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2017年的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学校成为全区高中的排头兵。
  援藏干部唐兵兵:
  城关区成为自治区第一个脱贫摘帽区
  记者在城关区政府的会议室见到了北京第八批援藏干部、拉萨市城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唐兵兵。
  据唐兵兵介绍,为了让贫困群众脱贫,援藏干部推出了产业脱贫、易迁脱贫、以教脱贫、以助脱贫、以保脱贫和以补脱贫六方面措施。唐兵兵重点介绍了城关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唐兵兵说,城关区立足区域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城乡、产业、主体功能区等各项规划充分对接,精准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土地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恩惠苑小区便是其中典型代表项目,这是城关区政府共投资1.6亿元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点。
  唐兵兵说,恩惠苑小区的社会治理与服务保障机构组建完善,包括恩惠苑安置点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双联户、网格化管理、小区物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警务站等配套服务功能。
  此外,城关区通过区属企业以及社会招聘等帮助搬迁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针对搬迁户中适龄学生由城关区教育局分别安排在周边学校就学,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医务人员,确保搬迁群众共享迁入地的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
  唐兵兵说,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大力推进下,2016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长到5126.36元,增长了1.38倍,贫困发生率降至1%。2016年10月2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拉萨市城关区脱贫摘帽的批复》,成为自治区74个县(区)中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区)。
  据记者了解,恩惠苑小区投入使用后已有贫困群众100户、343人搬迁入住。入住的居民生活怎么样,记者跟随援藏干部,走进了扶贫对象的家中。
  在拉萨市城关区恩惠苑小区,当记者走进居民旺杰的家时,他正盘腿坐在客厅的一角,细致地给泥塑的佛像上彩绘。“坐,你们坐。”旺杰用不太熟练的汉语招呼记者。
  旺杰一家四口人,妻子患有胆结石,收入全靠旺杰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只能租住在破旧低矮的泥土房。
  自2016年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旺杰一家经过工作人员核准后被确定为易地搬迁对象,去年9月份,他和家人搬进了恩惠苑安置小区,彻底告别了担心风雨的日子。旺杰也重拾自己泥塑彩绘的手艺,每天能赚100多元。
  记者在旺杰的家中看到,除了具有藏族特色的家具、摆设外,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旺杰告诉记者,这些全部都是政府“买单”,自己一分钱没花,“特别高兴,这样的家真好。”
  援藏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北京援藏的38个项目中,精准扶贫项目15个,占援藏项目资金总量的65.6%。
  堆龙德庆区是北京援建拉萨“两区两县”中的另一个城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生态农业产业园便是其中“以业脱贫”的代表。
  据当地的援藏干部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可以通过产业园获得收益,还可以在这里免费获取藏灵芝、藏红花的种子及种植技术,甚至还可以承包产业园中的大棚,自己管理种植。
  除了扶贫工作,援藏干部不忘环保的意识让记者印象深刻,他们像爱护自己的家乡一样,珍惜拉萨的每一寸山水。在拉萨,记者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标语。
  自然风光优美的尼木县吞巴乡,正在打造一条以藏香为主题的沟峪旅游带,援藏干部得知正在铺设的观光走廊木板来自东北时,立刻问工作人员:“这些木材检疫检测了吗,咱们这生态脆弱,不能带来物种入侵。”(北京晚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