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怀远县  莲花寺

“粮改饲”鼓了农民钱袋子 昔日烧炕秸秆变身优质饲料

2019-01-31 16: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冬日的陇原一片苍茫,从兰州出发到临夏的高速公路两旁却色彩斑斓,一个个白色、绿色的“大气球”点缀在田地里,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包包可是乡亲们的‘宝’。”说起田间的饲料包,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脸上挂满笑容,言谈中充满自豪,“看到这些包包,就像看到自己的孙儿一样高兴”。
  广河县是农牧业大县,多年来,如何将农业和牧业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是广河县农牧部门的奋斗目标。去年以来,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广河县大力推广实施“粮改饲”,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二次革命”。
  “以前的玉米秸秆很少做饲料,农民都用它来烧炕。”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广河县三甲集镇农民马色力木的记忆中,多少年来,当地农民都种普通玉米,将玉米秸秆做烧炕的燃料,一到秋冬季节,农村烟雾污染严重,到处是烧秸秆的烟味,这成了多少代农民印刻在脑海里的乡土记忆。
  “‘粮改饲’就是要种饲草玉米,在玉米成长到一定时期,用机器把玉米和秸秆一起粉碎打包成饲料草包,在田间发酵1个月左右,就变成了优质青贮饲料,农民自家用不上的还可以卖个好价钱。”马进福说,对于这样有着良好前景的新生事物,起初,当地农民并不相信,很多人都在观望。
  广河县下决心要推进此项改革,专门组织专家进村给农民讲解“粮改饲”的好处,又对种植饲草玉米的贫困户奖补地膜、种子、肥料,对加工青贮饲料的农民在享受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奖补铡草机、青贮袋,从而激发农民参与“粮改饲”的积极性。
  去年,马色力木响应政府号召,种了5亩饲料玉米,全部做成了饲料包,由村里统一卖给甘南藏区的牧民,光种玉米就能挣1.5万多元。农闲时,他还在镇上一家农牧企业打工,一年下来,也能收入1万多元。
  在广河农村,农户种普通玉米,每亩地收入1500元左右,而改种饲草玉米后,每亩地保底收入2100元,再加上政府的奖补资金,每亩地可多收入950元。另外,一些企业流转土地种植饲草玉米,农户不仅能拿到每亩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个人到企业打工还能挣到6000元左右的工资。
  2018年,在广河县5个沿川乡镇,饲草玉米得以大面积推广种植,一些乡镇还拿到了相当数量的订单种植。截至去年11月底,全县共完成饲草玉米收割18.6万亩,加工青贮饲料96.8万吨。
  “种饲料玉米,做成饲料包后,收入就比原来的高;一些农民不愿种,也可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自己在企业打工,流传费加打工收入,收入也比原来好;若一些人种了饲草玉米,再养上牛羊,收入就更有保障,脱贫致富不用愁。”马进福说。
  为了培育农牧产业互补共进的发展新格局,广河县还将培育“粮改饲”和发展基础母畜产业协调推进,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促加、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自开始“粮改饲”试点以来,按照贫困户奖补6000元,非贫困户奖补5000元的标准整村推进实施,广河县给农户奖补基础母牛。截至目前,县上自筹资金5650万元,撬动民间资金7850万元,在37个贫困村奖补发放基础母牛1034头,已产牛犊6056头,带养牛犊4750头。
  60岁的回族老人马尔南在山区生活了大半辈子,去年,从大山深处搬到广河县三甲集镇近郊的移民安置区,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与此同时,马尔南也没闲着,政府扶持养殖业发展,统一建设养殖大棚,马尔南养了170只羊,每年可出栏4茬。
  在移民安置区没有地,马尔南不能自己种饲料,正好赶上附近的村庄大力推进“粮改饲”,马尔南不用出家门,一个电话就能买到饲料,羊羔吃上经过加工的“粮改饲”饲料,膘长得好,羊出栏很快,一年下来,马尔南能挣近10万元,高兴得合不拢嘴。
  目前,在农牧互补战略的带动下,广河全县贫困户利用扶持资金购买牛11968头,购买羊58426只;全县牛存栏达到10.98万头,羊存栏120.3万只,畜牧养殖已成为促进广河县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产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责编:叶子  媛媛)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