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四五﹄看目标 “十四五”是四川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专门的篇章进行了“顶层设计”。 从空间上看,《纲要草案》明确了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从路径上看,主要引导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从目标上看,旨在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如何理解这一“顶层设计”?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及相关专家。 关键词 经济布局 优化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根据《纲要草案》,“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即成渝发展主轴,以泸州—宜宾组团为代表的南翼、以南充—达州组团为代表的北翼,以及成德绵眉乐雅广攀经济带、成遂南达经济带、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 “经济圈建设不能齐头并进,必须要以核心城市或组团来带动。”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明洪认为,“一轴两翼三带”依据四川区域经济现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关系,“一轴”是解决成渝两个极核城市的关系,“两翼”是解决川渝毗邻地区的关系,“三带”则是解决省内主要经济区的关系。“这种划分既可以避免经济区被行政区阻断的问题,也能加强核心城市和经济腹地的联系,还能降低区域经济联动成本。”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夏华祥认为,“一轴两翼三带”实质上是满足经济腹地重点城市的发展诉求,根据成渝地区整体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进行再谋划,重新做好双极核与经济腹地间的产业布局、点位布局和生产研发布局,推进中心城市除总部、研发和消费中心外的功能梯度向经济腹地转移,优化腹地的发展层次,引导经济要素向腹地后发城市流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有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乐山市委主委易志隆认为,《纲要草案》不仅支持德阳、眉山等城市优先承接成渝两市的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也鼓励川南、渝西地区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从地域格局上明确了各自的差异化优势,并指出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乃至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关键词 路径选择 交通可率先突破合力打造产业集群 《纲要草案》在划定区域经济格局的基础上,对每个区域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产业和公共资源配置都进行了明确,如成遂南达经济带不仅要依托成达万高铁、达成铁路和沿线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还明确了推进生产力沿高铁通道优化布局,推动能源化工、先进材料、机械汽配、绿色食品、丝纺服装等产业转型发展。 “交通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布局的先决条件,也是两地最需要也最容易率先突破的领域。”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祖涛认为,川渝两地要尽快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规划》,注重上下规划、各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特别要注重超前规划补齐高铁短板,提前规划与京、沪两地相通的第二高铁快速通道。 易志隆建议,两地在解决共建交通通道的同时,加快共建互联互通的产业通道。要以此为基础,依托成渝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的优势,合力打造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胡景寿建议,优化产业和公共资源配置时,既要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也要发挥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承接国际、沿海转移产业时,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优势形成配套产业链、供应链,以此带动孵化一批成长性好的外向型民营企业。 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正需要成渝这种合力。张祖涛建议,可通过线上供需信息平台和线下对接活动等多种方式,提升两地整车企业在成渝地区的零部件本地采购率,也可以通过智能化协同设计和制造,成渝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推进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控制成本实现供需配套、补链成群、互利共赢。 关键词 协调发展 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争取政策协同 “前不久,川渝两地税务部门联合制定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比如,在推进政策执行标准化方面,今年重点拓展成渝地区统一执行口径的税收政策范围,协同规范西部大开发等政策适用问题等。”省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局长李杰说,他今年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建立川渝税务高效率的协同机制。 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也是《纲要草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划出”的重点。《纲要草案》明确了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强化川渝毗邻地区合作等多项措施来推动协调发展。 “行政区内部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来推动协调发展,跨行政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则要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省人大代表、广安市财政局局长屠明春认为,这是促进成渝协调发展的牵引性改革。川渝两地可以共同向国家争取对跨行政区的建设用地指标、税收分成、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他看来,前期川渝两地财政部门实施的跨区域合作项目产生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及其附加收入可进行财税利益分享等自发探索经验,也可借鉴。 “协同的重点是政策协同。”胡景寿认为,川渝在充分对接、评估基础上,应由国家层面牵头制定统一的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和要素成本政策,推动两地共同遵循、协同共享,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西南财大经济学院教授、民建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曾志远建议,可以先在一些重点要素领域进行改革,以整体思维规划成渝人力资本的引进、流动和配置,首先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的人力资本培养、发现、配置和激励,然后由内及外,构建成渝域内域外相互促进的人力资本循环,实现内外循环的有机结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之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