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来越红火!”1月24日中午,刚刚在年猪宴上坐稳,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90后”村民阿达么友杂就打开手机,开始当天的直播。去年,阿达么友杂回村办起网店销售农产品,带动村里十多户脱贫户增收十余万元。 人勤地不懒!虎年春节前,眉山市东坡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忙着给社员分红。去年,合作社扩种水稻1万亩,增产稻谷600万公斤,增收1600万元。 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一年来,四川主动顺应“三农”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唱响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大合唱。 筑牢防贫线 扎紧“粮袋子” 去年12月11日,全省161个核查评估组、2800余名调查员分赴88个脱贫县,以及其他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73个涉农县开展实地评估工作。 几乎同一时间,四川还派出21个考核组奔赴21个市州,全面启动全省首次市(州)党委、政府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考核,是为了摸清底数。结果令人欣慰,“态势良好!”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好态势,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持续高位推动。去年2月1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 防返贫,政策要稳。与全国一样,四川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对脱贫地区全覆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去年5月,一声令下,全省3.4万名新一轮驻村干部全部到岗履职。随后,全面启动3000余户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工作,同步动态调整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努力实现边缘户“早发现”“早帮扶”和贫困户动态清零。 稳粮仓,措施要硬。早在去年年初,四川就将年度粮食扩种增产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到具体地块。随后,全面启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明确粮食生产纳入对市(州)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 谷非地不生,如何实现“藏粮于地”?去年,在建成470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四川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不只施压,更要放活。种粮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去年,省级层面将种粮大户补贴测算标准提升至80元/亩,是过去的两倍。 成果显而易见。去年,我省实现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26万人,粮食总产量达3582.1万吨,比上年增产54.7万吨,生猪出栏6314.8万头、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打好“翻身仗”加快“补短板” “川乡黑猪”要走向全国了!虎年春节后,两百头“川乡黑猪”将陆续前往海南、云南等地安家。去年底,四川自主培育的“川乡黑猪”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公猪品种。 川种吹响图强的号角,背后是四川农业的一盘“大棋”——持续在现代农业种业、农业装备和烘干冷链物流上下功夫,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弱项。 借助本轮事业单位改革,四川农林畜草科研院所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剥离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经营资产后组建的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开始就明确目标:领航川种振兴新征程。 加紧强弱项。锁定农业装备和烘干冷链物流,四川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放大政策杠杆效应,强化示范带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去年全省新创建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13个,位居全国前列。 “新农具”加速普及。“农民买无人机也能拿补贴!”去年11月,成都邛崃种粮大户周家林购买了三架农用无人机,却只花了两架的钱。“省钱”,是因为去年四川将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由30%提升至35%,并且将补贴范围扩大至133个品目,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正在其中。 “新农舍”正在布建。去年,四川投入3.5亿元,全面启动5个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市、区)、21个全省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试点县建设,不断将“川字号”鲜活农产品“身价”推向更高点。 在仁寿,光是新建成的晚熟柑橘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就能将销售半径扩大2000公里、销售周期延长两个月。 做好“大蛋糕”推动“加速跑” 临近春节,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愈发热闹,这个过去的贫困村已成为“网红村”,游客来了都要去村里的咖啡屋坐一坐,尝一尝80多岁的王素清婆婆的手磨咖啡。 随着村里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王素清和五龙村同时“出圈”。靠着旅游业,五龙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 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跑出的“加速度”。 “指挥棒”更严。去年3月,《四川省市县党政和省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印发,首次厘清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权与责。随后,《四川省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提出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抓“三农”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奖惩方式,纵横全覆盖的乡村振兴考评体系由此建立。 “动力源”更活。截至去年底,四川4906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并取得特别法人资格,实现了村级全覆盖;1292个村探索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省级立法,不断护航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钱袋子”鼓起来——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较上年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9.5%。连续多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和全省GDP增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乡村美起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逐村配备“乡村规划师”,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分别达到87%、96%。 春回大地。昭觉县解放沟镇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又补栏了十头仔猪。
“幸福要靠自己奋斗!”千千万万个四川乡村,正走在振兴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