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涉及四川、陕西、甘肃3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保护大熊猫生活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工作步入新阶段。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可以从哪些方面着力?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陕西日报、甘肃日报,围绕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话题开展联动报道。 谈变化 四川片区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得到“伞护”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范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3省。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涉及原有自然保护地64个。”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说,自试点以来,四川片区完成廊道植被恢复68平方公里,不仅保护了大熊猫,也让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得到“伞护”。 这些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党支部副书记毛珍芳也感受颇深。“我们村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随着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推进,村里发展起生态旅游,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当起了导游,卖起了腊肉等土特产,收入大大增加,留在村里发展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变化,也在陕西和甘肃发生。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说,体制试点以来,陕西将13个原有保护地管理机构进行整合,设立5个管理分局,管护站由原来的50个调整为36个,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工作。“我们还建立了秦岭大熊猫兴隆岭核心种群保护联盟,共同开展反盗猎联合巡护、清理整顿非法登山入区等行动,加强联防共管。”昝林森说,目前,陕西片区已恢复大熊猫栖息地5000余亩,建设野生动物通道7处;设定动植物监测样线376条,巡护长度1800余公里,森林植被固定监测样地206处、野生动物和入区人员监测红外触发相机1241台,获得照片视频资料40余万张(段)。 “从2017年开始,甘肃省林草、民政、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就联合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勘界调查。”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把大熊猫国家公园整体纳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将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陇南市武都区、文县2县(区)列入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发展的产业,规范产业准入审查监管要求。截至目前,甘肃省共组织大熊猫野外巡护13次,累计开展线路监测1213次,积累了大量珍稀动物照片、视频及活动轨迹资料,全面监测生物多样性变化,及时掌握重点区域自然资源动态数据,大熊猫野外巡护监测体系逐渐完备。 提建议 加快出台大熊猫国家公园配套政策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配套政策暂未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建设进度等。”毛珍芳举例,G351夹金山隧道建设项目涉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夹金山风景名胜区、四川宝兴河珍稀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等五类自然保护地审批手续办理,审批时间长,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为此,她建议加快出台大熊猫国家公园配套政策,保护区域和管控措施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政策执行;加快出台大熊猫国家公园退出补偿政策,提高山区县的中央、省级补偿标准;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因技术、历史原因引起的数据、图件与现状不符等问题,按照遵照现状原则,报林业部门审批后一次性纠正。 关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曾芳等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具体建议包括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加快建立法规制度体系及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等。 “2021年3月,经请示陕西省政府同意,陕西省林业局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上报《关于调整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范围的请示》,建议将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试点区整体纳入拟建秦岭国家公园范围,将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昝林森说,2021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已批准《秦岭国家公园创建方案》。 “下一步,我们还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跟进。”昝林森说,在实施最严格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陕西将坚持科学规划,尝试开展生态旅游。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今年1月,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强调要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建立完善管理机构,加强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