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鏉忔灄闀  龙扬镇

如何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府粮”?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2023-03-09 11:18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8次提到“粮食”,稳定粮食生产依然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怎样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热点话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献智献策。记者了解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向大会提交的全团建议中,《关于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等建议受到高度关注;同时,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关于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提案》也同样引人注目。

  “怎么扎紧我们的‘粮袋子’?”“如何提高耕地的质量?”“怎么才能产出更好的粮食?”……这些建议中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耕地保护、耕地质量以及粮食生产上,全国人大代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希望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府粮”。

  守牢耕地红线

  建议“建立智慧化协同化执法监管体系”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在代表委员们看来,要端牢中国的饭碗,扎紧“粮袋子”,根本是要守住耕地的红线,提升耕地质量。

  “去年我们守住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全国政协委员、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现在有些地方还缺乏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违法占地建房等现象还是存在的。”她认为,要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从耕地保护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比较收益,“建议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建立智慧化协同化执法监管体系。”

  “耕地保护‘长牙齿’的措施要落实到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认为,近年来中央和省级层面对于严守耕地红线的硬措施不少,“从确保粮食安全到耕地不能‘非农化’,粮田不能‘非农化’,再到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彰显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强大决心。”

  李君建议,必须“软硬兼施”,把耕地保护措施落到实处。硬,是厘清责任,明确基层组织、耕地承包者、耕地经营者耕地保护责任清单,“让大家不得不保护”。软,是试点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实现“谁保护、谁受益”,“让大家愿意保护”。

  提升耕地质量

  建议“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保障”

  粮食安全的关键在耕地质量。在代表委员们看来,重点是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保障,提高投入强度。

  如何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中央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但现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补贴标准仅为1000元/亩,四川丘陵较多,耕地分散,亩均投入水平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压力较大。徐芝文建议,扩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范围等,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再添一把火。

  “国家一直很重视‘三农’工作,这次又提到‘新建高标准农田4.65亿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蓝逢辉建议,国家持续加大对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的支持力度,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和管护力度。

  “对于四川而言,待建设的农田位置更加偏远、条件更加复杂,尤其是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地理条件,导致高标准农田的投入力度偏高。”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阿坝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为国建议,加大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原有投入总量规模基础上,增量可统筹用于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对建好后的高标准农田还要加强管护,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长效运行。

  提升粮食产量

  建议“打造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如何让耕地产出好粮?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对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育良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四川目前的11个国家级育种基地普遍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建议,通过立法,在人才培养、政策扶持上保障整个种业健康成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还建议,从改变土地经营方式和提升机械化率、改变补贴方式入手,助推四川多产好粮。

  “要集中力量解决生物育种等关键‘卡脖子’问题,促进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农业强国既体现在育种的提升,也体现在农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加强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打造国际领先的育种制种基地,支持四川建设国家区域粮油、蔬菜、生猪种业创新中心;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更大力度激励科技人才创新;要加快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对西南丘陵地区、贫困衔接地区等社会购买力弱的地区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来源:成都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