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的春节因此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元素的融入使这个春节更加丰富多彩,“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川人过年的一种文化潮流,巴蜀各地的传统文化活动“烩”出浓浓的天府年味。 今年春节期间,四川推出700余场非遗传承展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非遗年味”。自1月7日起,“非遗贺新春·阆中古城过大年”活动在南充市阆中古城盛大开启,包括美食大比拼、舞龙舞狮、春节老人赐福、诗词对话、变脸和杂耍等民俗表演,让游客领略到阆中传统民俗的独特风情,非遗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在此交融。 在成都,从1月23日起,“天府非遗迎新春系列活动”在新都区锦门丝绸文化小镇热闹开场,百桌非遗美食迎新宴和各类非遗项目体验活动让人们品尝地道的四川风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诗传千古情,花重锦官城”主题活动将诗词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通过“人日”祭拜、草堂唱和、特色文创等活动传承古人的诗意情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古典文化的平台。此外,客家龙舞、火龙灯舞、非遗鱼灯、非遗打铁花、非遗火舞、非遗皮影戏等在成都各大古镇精彩上演,展示了成都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今年央视总台春晚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潮汕英歌舞惊艳亮相。2月1日,非遗英歌舞巡游在遂宁市船山区龙凤古镇上演,舞锤上下翻飞,喊声气势如虹,自信蓬勃的舞者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 自贡市凭借其闻名遐迩的国际恐龙灯会成为“非遗贺新春”的主会场,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47件非遗彩灯作品争奇斗艳,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灯会博物馆”。绵阳、广元、宜宾等地也纷纷推出各自的非遗活动,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春节。
在这个特别的“非遗版”春节里,四川以其丰富的非遗资源和创新的庆祝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传统的庙会、社火,还是现代化的灯光秀、互动体验,都在讲述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所承载的美好祝愿。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春节是家的味道,是文化的根。”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春佳节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仅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