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四川的活力 活力的四川

2025-09-08 12:10  发布:中乡网  

  9月1日至6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四川。6天时间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新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和地方媒体的百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行程超2000公里,用笔触和镜头记录四川活力。

  采访团分为南北两路,深入成都、德阳、南充、遂宁、资阳、乐山、宜宾、泸州、内江9个城市的30多个点位,采访当地在提振消费、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领域的举措与成效。媒体记者们践行“四力”推出一篇篇新闻作品,书写一个可感可知、昂扬向上的活力四川。

  一路走访、一路思考。记者们出发前的“问号”被逐一拉直——从文旅IP焕新到科技赋能文化保护,从特色商圈聚人气兴业态到“一老一小”点滴服务暖心惠民,巴蜀大地上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新举措、新成效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文旅融合推陈出新

  激荡蓬勃发展热潮

  “上半年,四川接待游客6.82亿人次,旅游总花费9125亿元。”9月1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站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一组数据令记者们眼前一亮。

  “抽象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具象现场?”带着问题,采访团奔赴一线寻找答案。

  答案在新生的老厂里——

  成都东郊记忆东山Re°est街区,通过对老旧工厂改造焕新,已汇聚20余家先锋潮流品牌。成都东郊记忆业主方负责人表示,园区已累计引入潮店超80家,今年暑期各类潮流门店营业额已逼近亿元。南充六合丝绸博览园将老旧厂房改造为“活态博物馆”,修缮后的六合院博物馆、制丝设备展览馆、蒸汽观光小火车等生产场景,构建起“从茧到丝”全流程工业观光线,去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答案在求变的乡村里——

  在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低空经济让这里的乡村游“上了天”。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开设3条航线,启动“低空旅游”直升机观光项目。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小兵介绍,无人机培训机构已在村内规划设立基地,无人机研学机构也把飞行装备搬到园区。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展览、民宿、观光等多个业态,走上集群化发展之路,去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年画相关产业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答案在前沿的技术里——

  今年6月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原则要求,这一要求在此次主题采访中得到生动印证。

  腰部电机控制力度,机械臂助力抬腿,游客登山时可节省约30%体力……峨眉山景区,一款外骨骼登山机器人让中国旅游报记者高雅直呼“有意思”。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自重约2公斤,机械臂会给游客大腿提供约10公斤的助力,投用以来已为约3000名游客带去了登山新体验。

  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游客不必亲临各个石窟,便能饱览紫竹观音造像、茗山寺石窟等安岳石刻的代表作品。这让人民日报记者李凯旋为之点赞:数字赋能不仅丰富文旅体验,更能有效保护石刻,可谓一举两得。

  几天下来,采访团专家、西部(四川)高技能人才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棋感触颇深:“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四川各地文旅消费市场不断推陈出新,激荡出文旅市场蓬勃发展的新热潮。”

  搭建多元消费场景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以前,人在哪里,消费场景就在哪里。如今随着多元化消费诉求不断涌现,市场逻辑已对调:消费场景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看这排队的人群——

  成都市东顺城南街的潮玩品牌店GOODBAI,作为该品牌西南首店,开业10余天以来,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队,店面日营业额均超过20万元。

  看这秒空的门票——

  成都市铁像寺水街有一家“曼联梦剧场”西南首店,曼联传奇门将范德萨成都见面会7月在此举办时,300张门票47秒售罄。

  看四川多地首店、首发、首秀、首展层出不穷——

  在宜宾的《看见故宫》数字故宫体验展西南首展,中国日报记者彭超戴上VR头显“穿越”回故宫,跟着匠人一起搭建角楼,“榫卯工艺的立体演示就在眼前,一切都栩栩如生”;内江隆昌市港盈·新街里开业不到8个月时间,已聚集260余户商家,其中40%为隆昌首店,日均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夜间经济同样火热。成都市夜游锦江项目将天府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夜游场景,今年已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实现营收2488万元。作为跷脚牛肉发源地,乐山市苏稽古镇打造集美食体验、文化展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今年前7月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四川是消费大省,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8万亿元,有深厚的商业基因和独特的消费文化,正加快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友清透露,四川今年引进首店560余家,将继续实施标志性商圈“三级百圈”提质行动和“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培育行动,将培育创建40个消费新场景,不断扩大四川消费“热力图”。

  新供给拉动新消费

  激活服务消费潜能

  服务消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采访团调研发现,四川发力优质供给,推进服务消费改革创新。

  以关系千家万户的养老托育等新兴消费为例,四川推出诸多创新精细供给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关爱“一老一小”。

  在成都,养老中心嵌入街道社区。“这里是老人的会客厅,也是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高敏说,服务中心33张全托床位都已满员,日托老人近10位,每天还有大量社区老人前来休闲娱乐,享受用餐、就医等服务。

  在泸州,托育园建在产业园区里,员工可以带娃上下班。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是该市首家建立在园区里的托育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求是》杂志社编辑张阳认为,这种园区办托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职工子女“照料难”、企业人才“留人难”等问题。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系着百姓生活品质。陈友清介绍,目前,四川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已有9个国家级试点、1个省级试点,惠及700万居民、带动近100万人就业。

  消费同样离不开开放发展和服务业的跨界融合。

  一个进口榴莲让本地消费者品尝第一时间的新鲜。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自今年5月开展线下零售业务以来,鲜榴莲贸易额已超1亿元。该中心力争实现年进口鲜榴莲8000吨、贸易额突破2亿元。

  一次退税让外国游客感受零距离的方便。采访期间,正巧碰到来成都旅游的意大利夫妇卢卡和戴博拉。在得知相关退税政策后,夫妻俩对采访团记者表示,入境中国旅游越来越便利,他们的四川旅行计划中,还有参观乐山大佛。

  行走观察,思考记录。景区的人声鼎沸、夜市的烟火升腾,6天时间里,采访团记者将四川各地扩内需、促消费、增活力的思路举措、探索实践、经验成效,写成新闻报道、拍成短视频,有的还成为网络热点。

  这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全景再现,也是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活力四川的生动注脚。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