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助力四川“十五五”规划编制 政协委员提了哪些建议

2025-10-17 09:17  发布:中乡网  

“十五五”规划是指导四川未来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近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聚焦四川“十五五”规划编制议政建言。

省政协各界别和委员们不仅形成了60篇文字建议,还围绕8个专题提出意见建议。建议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哪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抢抓机遇,哪些资源优势可转化成发展动能

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多个国家重大战略为四川带来空前机遇。如何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九三学社界别和少数民族界别共同聚焦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议强化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核心功能,完善长江上游生态廊道体系,制定“四川省生态屏障建设条例”。“要争取将上游地区地灾治理、生态修复、垃圾污水处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纳入‘十五五’规划,加快培育高附加值、高载能、低污染的能源消纳新兴产业,打造高原绿氢走廊,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马继云委员建议。

“我省航空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约占全国24%,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5%,可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黄剑东、周仕伦常委建议,构建产业“城市联盟”,制定商业航天、大飞机、无人机、机载系统领域在川发展专项政策,加大资金、场景支持力度。

伍定委员建议,加快推进四川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建设,推动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快天然气、页岩气、钒、钛、锂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

在何金泽委员看来,四川被誉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应高度重视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升级发展,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生态,深化集群布局,加快打造全国中医药创新发展高地。

还有不少建议涉及锂资源开发、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民企创新质效提升、产教科深度融合、生物质燃油产业等领域。委员们期待,未来5年有更多与国家战略契合的科技力量、产业项目、基础设施落地四川,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赛道四川有条件“抢”

不少委员将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呼吁以前瞻布局抢占新赛道,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杨邦琼、袁冰常委建议,将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发展作为“建圈强链”重要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生态培育为支撑,多地联动建设全国量子计算重要支撑发展高地、量子通信安全融合先行高地和量子精密测量创新策源高地。

经济界别委员认为,脑机接口产业正处于从实验室攻关迈向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转型期,四川应积极争取国家在川布局脑机接口重大科技专项,构建“人才+技术+产品+服务”产业生态圈,前瞻布局颠覆性产品,加快推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民革四川省委会建议,充分发挥四川医用同位素制备资源优势,通过“高校培养+高端引进”打造人才雁阵、“多元金融+财政杠杆”打通资本通道、“链主牵引+平台协同”锻造创新联合体,提升全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已初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绵阳和宜宾为支撑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格局,具备较好产业基础与独特比较优势。”杨维清委员建议,实施“三区五链”协同发展战略,优化成都核心区、绵阳聚集区、宜宾—乐山—攀枝花示范区布局,推动材料、装备、制造、封测、应用五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四川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建议在规划编制中,将‘加快建设未来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列为重大专项任务。”陈刚常委建议,设立省级未来产业人才发展基金,建设省级未来产业人才大数据监测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与服务保障,深化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构建精准适配的人才供给体系。

委员们建议,未来5年,要以更大力度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支持创建网络安全、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疏堵点破痛点,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四川服务国家大局的政治任务。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堵点与痛点,委员们认为,通过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四川有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发展质的飞跃。

民革四川省委会认为,木本油料产业尤为适宜在我省丘陵山区发展,可作为拓展和夯实“天府粮仓”战略的重要支撑。建议将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全链协同发展生态,试点“碳汇收益+油料产出”双重补偿机制,推动我省木本油料产业能级跃升。

杨晓敏常委关注农业的“芯片”——种子。“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人工智能育种,是重塑四川种业竞争力的核心突破口。建议将人工智能育种实验室建设列入我省‘十五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育种核心算法研发、国产化育种大模型攻关、智能育种基地建设,抢占人工智能育种发展制高点。”

周仕伦常委建议,创新土地整合机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擎,积极推广“一户一田”,推动“粮田”变“良田”、“小田”变“大田”;创新土地耕种模式,引导农户连片种植,以产业链倒逼规模化发展,以规模化实现管理科技化。

强统筹促联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紧扣区域协调发展,委员们纷纷贡献智慧。

民进四川省委会调研发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在吸纳就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建议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主攻方向,切实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建议坚持深耕域内与协同域外并重,推动各省域副中心新增1至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省域副中心联动省外城市在更大格局中重塑产业版图,加快提升省域经济副中心能级。”胡杰常委建言。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问题,杨邦琼常委建议突破地理性局限,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完善县域工业园区战略性布局,并通过剥离职能、创新机制等重构园区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发展后劲。

“当前省内城市间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黎萍委员建议,强化资源省级统筹,打造成南达万沿线经济走廊、嘉陵江—渠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等轴带廊道,以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带动产业跨区域分工协作,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孕育发展红利

委员们认为,“十五五”时期,亟需将人口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系统构建“老有所养、幼有善育”服务保障体系,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挑战,更好守护“一老一小”。

廖伦志常委和徐斌委员提出,从扩大优生优育服务、健全生育补贴制度、减轻家庭育儿压力、保障婚育女性就业权益、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等方面着力,构建“从摇篮到成人”的全要素全周期生育支持体系,促进我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勾永阶常委建议,逐步构建以人口变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根据人口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跨区域调整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供给;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构建以家庭、市场、政府、社会分工协作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养老体系;试点人口净流出地区与流入地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机制等。

贺宗飞常委提出:加快“四川省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进程,将“普惠优先”原则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资源配置等专项规划,以改变养老服务区域发展失衡、供需错位和产业活力不足的现状。龚波委员则从产业视角出发,建议支持康复辅具产业发展,以AI赋能产业生态,在满足失能群众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