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组建9支法治文艺宣传队,将法治内容融入推剧、花鼓灯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巡回演出。在各乡镇文化站、各村农家书屋开辟“法律阅读角”。开设农民法治学校,不定期组织村民法治讲座、学法会议、法律考试。普遍成立村普法小组,为每户家庭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
二是配强法律顾问,增强自治能力。在田家庵区试点“一村一律师”工作,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农村法律顾问120余家,对村规民约、村务党务开展“法律体检”,补齐“法律短板”。引导法律顾问和公证机构积极介入村两委换届及重要村务,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升农村自治能力和法治水平。
三是优化法律服务,破解法律问题。在各乡(镇)、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室)近1000个,研发编制涉农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大力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征用补偿、山林水面承包、宅基地使用建设、农村金融的咨询、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普遍设立农村法律援助联系点,全方位、多领域破解农村法律问题。
四是加强纠纷调处,维护社会稳定。县、乡两级人民调解委员全覆盖,建立村居家事、土地流转、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专业性调解组织30个,组建“老娘舅”等特色调解队伍,进村入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各类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32个。(淮南市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