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男子设局招工诈骗受审 25人被骗21万 各类招聘网站上的高薪招“高端保姆、出国保姆”广告有可能是个陷阱。近日,宋某及其员工张某被控设局招工诈骗在朝阳法院受审。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宋某“设立”家政公司,伙同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分别骗取25人共21万余元。 嫌疑人演不同角色 诈骗应聘者25人 据悉,宋某伪装成负责人、化名“钱经理”接待前来应聘的被害人,张某化名扮演雇主角色。 根据公诉机关指控,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宇通商务写字楼5号楼022室等处,宋某伙同张某等其他犯罪嫌疑人(另案处理)以介绍高薪工作为由,以介绍费、服务费、签证费等名义,分别骗取黄某某等二十余名被害人人民币21万余元。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二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假雇主想要钱自己想办法骗 庭上,宋某交代,他根本没有能力找到雇主,为了让虚假招聘令人信服,他还买了各大招聘网站的认证号发布广告。“中介费”一般按照工作工资的20%收取,至多可达到4至5万。如果应聘者产生疑问,赵某(另案)则联系张某等他人假扮雇主与应聘者取得联系。 宋某称,假雇主与其团伙是独立存在的,双方不相互分成。在将应聘者信息提供给假雇主后,假雇主使用其他各种理由继续骗取钱财,同时也帮助拖延时间。由于应聘者多为外地人,在“拖延战术”下事情往往不了了之,中介费等则被赵某等人悉数骗取。被害人黄女士说,因为当初在北京没有住所和亲戚朋友,急于找到工作,才一步步陷入骗局。 目前二人已认罪,并当庭悔罪。本案将择日宣判。 讲述 受害者:回家办护照 回来发现人去楼空 被害人黄女士先后被骗了两万余元。2017年6月初,她在广西的家中看到网上的一则招聘信息,对方许诺做“高端保姆”月薪两万六、出国保姆三万六,不过需要交中介费九千多。 加了对方微信后,黄女士发现对方总在朋友圈发布成功案例,于是打算到公司试试。同年6月19日,她来到了宋某位于朝阳区的写字楼面试。现场她没多想就给了接待人员3000元的中介费,宋某将一名“雇主”的电话给了黄女士。黄女士和“雇主”见面,商谈后黄女士被“录用”。最后“雇主”以应酬没带钱为名还跟黄女士借了3800元。等了几天后,“雇主”杳无音讯,黄女士再次联系宋某等人。 这时宋某告诉她可以安排出国保姆了,让她回老家办护照,黄女士于是回家办了护照还寄来了北京,给了签证费。这时黄女士已经不知不觉花了两万多,为了尽快上班,她又来到北京找公司询问情况。结果发现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被告人:受害者多为来自外地的女性 在诈骗中,张某一般以做玉器生意为名,替宋某等人见各种应聘者,并分别拖延各位客户20多天。此外,张某还要按照“套路”说服被害人和“雇主”私下签约,单方面和招聘公司解约,这样宋某等人就可以扣除押金。张某说他们骗的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女性。 “我们知道这些客户(受害者)很多都来自外地,经济条件也不好,所以一般拖延一阵时间客户也就回老家了。这样中介费都被我们骗取了。”宋某说,这些高薪招保姆需求都是他编造出来的,他编了看护别墅等理由,但事实上并不认识什么雇主。为了吸引应聘者,他们还通过招聘平台购买信息等方式,以扩大浏览量。 提醒 本案承办检察官表示,现网上招聘信息复杂多样,以高薪为诱饵制造骗局现象频出,应聘者应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对职位与薪资不符的岗位多加注意,通过多方了解分辨虚假招聘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