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霞村新厝后自然村发生美丽嬗变。 ![]() 村中小路铺上了透水砖
“大自然小颜值园”,同安区洪塘镇新霞村新厝后自然村村民纪荣芽给自家门口的小园子取了这个名字。去年底以来,新厝后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这块原本满是杂草和垃圾的边角荒地被砌成了花池,73岁的老纪主动认养,精心打理。他说,每天看到家门口这么美,感觉心情好了,生活也美了。
今年以来,同安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全面推动28个美丽乡村项目和734个自然村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努力建成一批“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日前,在同安区建设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洪塘镇新霞村和龙西社区,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土路铺上透水砖拐角变成小花园从324国道拐进新霞路,道路两侧的店面挂着统一的店招,这条农村主干道,也有了城里商业街的味道。村民告诉记者,道路两侧原来是胡乱搭盖的铁皮遮雨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些铁皮遮雨棚被拆掉了,并进行了统一改造,变得整洁有序多了。在新厝后自然村,这样的美丽变化似乎随处可见。拐角的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坑坑洼洼的土路铺上了透水砖,斑驳的围墙涂上了宣传画,垃圾满地的榕树下建成了休闲小广场,就连破烂的土墙瓦房,也独具匠心地用竹篱笆包了起来,遮住了裸露的土坯,显得乡村特色十足。
这样的变化让村民欣喜。村民纪荣庭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的环境变化非常大,连小路和屋前屋后也铺上了水泥和透水砖,大家特别爱惜这样的环境,都配合着把卫生管好。
骑自行车经过的村民纪荣芽指着眼前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告诉记者,以前这条道路破烂不堪,遍地鸡屎鸭屎,脏乱差臭,大家都不愿出来活动,现在干净多了,花草也种上了,大家都喜欢出来下下棋、健健身、跳跳广场舞,生活美滋滋。
实现雨污分流村道不再污水横流视线往南,同样位于洪塘镇的龙西社区这两年也正发生着美丽嬗变。
记者在龙西社区采访时,恰好遇到了正在这里了解项目进展的洪塘镇党委书记洪海波。他告诉记者,这个毗邻火炬产业园区的农村社区,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污水治理改造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篮球场进行了改造,村头的大榕树下建成了休闲场所,环村路的人行道铺上了透水砖,主干道两侧种上了行道树,房前屋后也都进行了硬化提升。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龙西社区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不过,让村民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可能是污水治理的成果。
村民纪玉华告诉记者,村里原来的雨水管和污水管是合在一起的,一到下雨天,污水就冒到地面上来,路上污水横流,又脏又臭。今年,龙西社区进行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分散式治理改造,实现雨污分流,情况得到了改变。“前阵子下雨,感觉就十分明显,没有积水,也没有脏水冒出来,连蚊子都少了很多,村里的老人家也感慨这样的乡村特别好。”
环境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支持随着项目的进行,农村环境得到了提升,村民也越来越支持各项改造。
新霞村党支部书记纪康慨告诉记者,去年10月底刚开始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一些鸡舍鸭舍或者乱搭盖要拆掉,村民不理解,不是很配合。不过,随着项目的推进,村里变得越来越美,村民的热情也被点燃了,不仅配合地拆掉自家的鸡舍鸭舍,还主动认养门口的花池。
“到后来,村主任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很多人都在问他们家那里要不要改造、什么时候改造,一些原先没被列入计划的地点,也在村民的要求下,进行了改造。”新霞村美丽乡村项目负责人韦小明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数字,项目原计划的房前屋后整治面积约5000平方米,最后却完成了约6300平方米。
不仅如此,村民还积极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文化广场铺了砖,还应该设一个照明灯;村菜市场管理楼后面的空地改造时,应该建几个停车位……
“虽然改造的时候很吵,暂时的麻烦却能给我们带来长久的美好生活环境。我们当然要支持。”纪玉华告诉记者,施工队起早贪黑地赶工,村干部大热天也骑摩托车在各个项目现场跑来跑去,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大家都特别配合,还给施工队泡茶递水,“就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特别美丽!” (厦门网 吴耀东 李晓燕图 何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