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业厅用手语向客户介绍情况
陕西省西安市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傍晚时分,西安临潼距离秦始皇兵马俑400米处的秦俑供电所培训室内人气十足,培训讲师张新盼正站在讲台上,对全所14名员工开展乡镇供电所综合业务监控平台系统操作培训。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全能型”乡镇供电所试点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首批重点培育的17个“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目前已进入实质运转阶段,544个供电所正进行着一场全新的变革。
营配业务末端融合
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两会”提出,“改善生产条件,推进营配合一,打造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国网陕西电力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推动营配业务末端融合,实现供电所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
国网陕西电力搭乘“互联网+”快车,推陈出新、以点带面,在优化组织架构、推进业务融合、支撑新型业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推出“1234”工作法(打造营配合一的一套新模式,建立台区经理制和综合柜员制两个机制,创新岗位职责融合、设备管理融合、业务流程融合,实现供电所业务协同到位、服务一次到位、信息支撑到位、业绩考核到位),变革供电所业务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该公司配套出台《乡镇供电所台区经理制执行手册》《“全能型”乡镇供电所评价标准(试行)》以及《“全能型”员工评价细则》等管理办法、业务流程和运作机制,使供电所从业务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供电所所长从传统事务型向管理型、供电所员工从粗放作业向精益化作业转变,最终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往供电所班组严格按照业务类型分为营销、生产、服务三个班,各专业相互隔离。”国网陕西电力营销部主任岳红权介绍,“传统模式内部流程复杂,流转环节多,人员多次转场,响应客户需求速度较慢。为此,我们提出岗位融合、设备管理融合和业务流程融合‘三个融合’,从而实现营配业务末端融合。”
在岗位融合上,国网陕西电力打破传统,按内、外勤设置综合班、营配班。综合班实行综合柜员制,负责供电所业务监控、分析及三库管理等;营配班实行台区经理制,按照网格划分,由台区经理担负网格内营销、运检等外向型业务。设备管理融合是营配业务末端融合的一大亮点。“就是以台区为单元,由台区经理统筹管理台区生产类线路设备和营销类计量设备,开展一体化巡视维护,各类营配业务按综合计划模式统一开展,全过程闭环管控,实现营配设备运维、检修、作业高度融合。”岳红权说。在业务流程融合上,该公司将供电所的23项业务流程简化到6项,使具体业务在计划、作业、绩效考核等各环节形成闭环,确保“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在业务上实现实质运转。
台区经理网格化管理
6月24日,家住临潼区鱼池村的房继华一早起来,将身份证、用电容量等信息发送给秦俑供电所台区经理李抗战,当天自家新建的一处房屋便完成接电。这是国网陕西电力网格化管理给客户带来的便利。
在实施过程中,临潼区供电公司在集成配电设施运维(抢)修、营销业务、台区线损管理、用电信息采集、设备运维和属地协调等基础上,创新融合台区经理、台区管理、台区设备三个方面,每个台区经理全权承担管辖台区的所有服务。同时,台区经理之间建立“互助组”,相互协调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做到客户诉求就近响应、协同跟进、现场对接、共同处置,使业务办理更方便快捷。目前,国网陕西电力已上岗台区经理4184名,台区经理制、综合柜员制覆盖率100%。
通过这些举措,国网陕西电力乡镇供电所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截至6月底,该公司传统抢修业务流程从9个优化为4个,故障恢复平均时长缩短16分钟,故障报修到达现场时间缩短30%,客户报修总量减少21%。业扩报装流程优化后,国网陕西电力低压新装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间缩短4.8个小时,开展电能替代业务3754件,实现替代电量623万千瓦时;65个乡镇供电所已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运维服务176户。(国家电网报 薛宝弟 杨永刚 王晓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