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坐落在古民居间的湿地公园与清澈的小溪令人心旷神怡,民居白墙黛瓦,墙上还有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墙画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新农村文明新风尚……这是丰顺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一道缩影。当前,该县正积极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众行动”三年计划,全县域推进人居生态环境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努力争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广泛发动 全民共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该县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众行动”三年计划,努力把100个行政村精心打造成新农村示范村,把近千个自然村建成人居生态环境整洁村。为加快建设,该县发动了一批帮扶单位、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积极为建设新农村奉献力量;激发自治动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据汤西镇南礤村支部书记陈生请介绍,该村积极响应“共创清洁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等活动,有效改变了村庄环境,并发动乡贤捐资70多万元,对南礤溪段2.5公里长的河道两旁进行了绿化,种下1000多棵樟树、红叶柳等景观树,将其打造成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村里的事要先开会讨论,再由理事会负责执行。”汤南镇新铺村村民理事会负责人罗楚龙表示,村民清楚情况,就会主动参与建设,甚至外出乡贤也给予支持,县、镇、村筹资300多万元为该村新建两座污水处理站,环境综合治理和修复项目加快推进,两米的黄泥路面建设为5米宽的水泥硬底化道路、高美自然村200多户民居“穿衣戴帽”、新架设路灯80多盏……
规划先行 突出特色
该县围绕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强、乡风好、百姓富”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丰顺的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坚持把每个村的整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研讨、规划论证,避免资源浪费。
“村里的垃圾箱变多了,水泥村道变得平整,破旧的土屋焕发新颜……”新楼村村民罗姨说。上半年,县、镇、村在该村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近300个茅坑的拆除、20多户养猪户的搬迁、200多户民居的“穿衣戴帽”工程、建设小公园等,并把全村剩余的200多个茅坑拆除改造成小公园、污水处理全覆盖、村居外立面改造等整体提升村庄品位。
该县还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广州棕榈规划设计团队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目前,规划设计团队已完成连片示范区的整体性概念规划和各村的针对性规划。此外,该县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61条省定贫困村的规划设计,并加快推进第一批40条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梅州日报 金辉 珍珍 章栋 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