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保全 特约通讯员 范刚
春节刚过去,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上万亩的青花椒园里,数百名村民已经开始忙着除草、施肥,管护椒苗。山坡上,村民杨洪军心中波澜起伏,几年前的一个决定加上政府的支持,让这片荒山变成了银山,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200余户村民靠一粒粒小小的花椒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梦想离村民们越来越近。
资料图片
做优产业聚生返乡创业吸引力
“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纳入总体规划,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全面多样的项目选择。”该区人社区局长钱小红说,以杨洪军为例,从2012年返乡创业引进青花椒种植,到目前建成集产、供、销、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观光农业产业园,区上从项目咨询、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供销信息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目前,产业园初具万亩规模,成为德阳市最大的青花椒基地,这里也是罗江首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而新盛镇金龙村2015年返乡的曾兵同样尝到了甜头。他在500余亩的农场里种下火龙果、草莓、葡萄、春见等十几种水果,年产值四百万元。这两年他又做起了餐饮,年接待游客9万多人,观光旅游产值突破150万元,带动周边4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两镇的万亩产业园已吸引300余名返乡务工人员以及从浙江、云南等地前来的多名客商到乡村投资兴业。
“这只是罗江打造的七大万亩产业园的一个缩影。”罗江区委书记曾长江说,区委区政府集中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资金资源不断对园区进行提档升级。通过成功创业的示范效应,增强下乡创业者的信心,吸引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办企人士回乡投资、发展产业。
做优政策聚足返乡创业支持力
“我自己在外多年学到了技术,产生返乡创业的想法。”春节期间正是保暖鞋畅销的时节,在万安镇朝圣社区生生鞋业的加工车间,老板林丽正和同事们忙着赶制俄罗斯的一批订单。
“返乡下乡创业可获得1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返乡创办小微企业可获得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林丽说,在家乡建厂得到了政府鼎力支持,有了资金和土地,很快就办了鞋子加工厂。如今,通过与欧、美及港、澳地区大宗客户合作,生生鞋厂结合自身优势,创建了自主品牌,带动了万安镇及周边镇20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林丽被德阳市人民政府评选为“创业新星”。
春节期间,四川首批“四好村”鄢家镇星光村“静纯净”民宿的特色房成了外地游客争相预定的对象。当地村民刘昌华瞄准了家乡的商机,返乡与成都客商搞联营,租用当地民房办起了民宿和餐饮,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当地的扶持政策。
“盘活闲置厂房、校舍、农舍等资源,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土地要素资源。”鄢家镇党委书记肖勇说,支持农户进行宅基地、耕地置换,优先满足返乡创业人员用地需求,并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如今,在鄢家星光村、天台村投资民宿和康养产业的已有5家,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
做优服务聚积返乡创业凝聚力
家住金山镇大井村的伍艳君2015年务工回到家,两年前从罗江区委党校的职业农民学院“毕业”。罗江是川剧川菜之乡,这让他萌生了做调味品的想法。“参加了两个月的学习班后,在师傅的跟踪服务下,我投资20万元建起了食品厂,年生产规模达300吨,产值260万元。”谈起回乡创业经历,伍艳君对政府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将技能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有机结合,为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面向全国聘用56名各类专家教授组建罗江智库,通过定向培训、实地巡诊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项目选择、创业策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过程、全链条服务。”罗江区组织部部长王志华说,党建引领的实打实服务举措已帮助852人解决创业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问题。
“以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罗江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介绍,政府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着力打造“城市10分钟、农村20分钟”创业服务圈,从简从快办理相关手续,让返乡下乡创业者“最多跑一次”。
“近年来,罗江区把返乡下乡创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系统谋划、整体联动,实现‘做优产业引人才、做优政策增信心、做优服务聚人心’,目前已吸引2000余名人员返乡创业,在区域内掀起了返乡下乡创业热潮,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曾长江说。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