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中益乡强作风、聚民心、促发展 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干部群众干劲十足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村民正在搅拌有机肥。(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龙帆 摄 4月26日,骄阳炙烤着大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各项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沥青路面正在铺设当中;干部们开会的开会、入户的入户…… 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全乡280名党员带头干,群众脱贫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前“其他乡镇村民在地里干,中益村民靠着墙根看”的落后面貌已不复存在,现在全乡干部群众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薄弱环节全力冲刺。 强作风 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 位于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中益乡,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槽”地势,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发生率达7.6%,远高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被列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欠缺自不必说,更让中益乡党委政府揪心的是干部群众落后的精神面貌。 2016年,胥方贵调任中益乡组织委员,他对中益的第一印象便是“党员干部素质不高,主动性差;群众发展动力不强,思想意识落后”。他说,双方作用下,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开展。 2017年,市县两级纷纷加派扶贫干部进驻中益乡,中益乡党委也下定决心,用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打造一支精锐之师。当年8月,针对党员干部腐败、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在中益乡开展,纪检部门着手对扶贫领域的关键环节开展排查,并通过梳理信访案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核实。 当年11月,来自龙河村的一封联名举报信引起了中益乡纪委书记谭兴玉的注意。原来,龙河村部分外迁村民返回村里,在与亲朋旧友闲聊中得知村上发放了公益林补偿款,自家却没有,四下一打听,发现外迁户的补偿款都未发放。在向村上询问无果后,大家便递交了联名举报信。 “这件事影响恶劣,在村民中闹得沸沸扬扬,有损党的形象。”谭兴玉说,2018年春节过后一上班,乡纪委就介入调查,发现是一名村组干部私下将外迁群众的林地登记在自己及其妻子的名下,把补偿款占为己有。拔出萝卜带出泥,调查过程中乡纪委还发现,2014年,该干部还以帮助群众看管林地为由,在本人已领取护林员工资的情况下,违规向群众收取费用。 2018年6月,该干部在上交了克扣款项和违规收取费用后,受到了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7月,在全乡干部职工大会、各村支部会、村组群众会上,该事件被反复通报,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 谭兴玉介绍,从专项行动开展至今,乡纪委已查处党员干部扶贫领域腐败问题5起7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事件2起2人,此外,诫勉谈话5人、批评教育57人。“如今,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了,工作主动了,工作成效明显了,村民满意度也提高了!”胥方贵说,整个中益乡正拧成一股绳朝着稳固脱贫成果目标努力奔跑。 聚民心 “感恩宴”带动精神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才能顺利推进。 去年底,在临近石柱县迎接脱贫验收“大考”的时候,华溪村村支两委提议:召集村民办“感恩宴”,让大家聚在一起说变化、谈感受,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和全县脱贫摘帽大考。 “我都快八十岁了,还没见过村上这种做法,我一定去!”“好啊,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该提议得到村民积极响应,大家以组为单位,由村组出肉,村民出蔬菜、柴火,各组会做饭的“大厨”齐上阵,操持起了这场宴会。 宴席上,干部群众围坐一起,忆苦思甜,谈论着家乡近年来的变化:泥巴路升级成了沥青路、土房变成了民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大家腰包渐渐鼓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越来越热烈,不少人激动得忍不住站起来发言:“以前家里穷,邻居有红白喜事我都不好意思去,现在到村上的基地做工,每月都有收入,人都有底气些!”“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也不能掉队!今年我一定好好干,争取脱贫!” 也有村民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总因为没直接受到帮扶心里不平衡,现在看,我其实一直都享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村上这些年修路、搞产业,我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也要继续努力。”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引得部分村民不时抹眼泪。 很快,华溪村这场别开生面的“感恩宴”在其他村里传开了,其他村也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于年前相继举办了类似活动。 “这场‘感恩宴’办得好!大家在一起把许多话说开了、说透了,消除了隔阂,提高了思想认识。今年开年以来,村民们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转变,干事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回忆起几个月前“感恩宴”上其乐融融的场景,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话语哽咽,红了眼眶,“我们当时把‘感恩宴’的照片、视频发到了村里的微信群,好多没在家的村民看了后问明年还办不,要回来参加。我的想法是,既然效果这么好,今年还要继续办!” 贫困户花仁叔也感慨不已:“村上变化确实大,很多改变是我们以前都没意识到的,现在大家心中多了份感恩,也有了上进心。‘感恩宴’过后,许多矛盾无形中化解了,住在一个大院里长期互不往来的马世沛、谭明翠、罗红兰也冰释前嫌,还相约一起去基地务工。” 促发展 百余村民计划发展农家乐 “我们约好月底前要把三楼的床、门装配好哦,你在弄了没得?如果你不按时弄好,我就把朋友介绍到别人家去了哟!”4月26日,坪坝村第一书记韦永胜再次来到贫困户向大忠家,看他家的装修进度。 “韦书记你放心,我已经找人在做了,保证按时装好!”向大忠赶忙回答。 中益乡海拔800—1900米,生态宜人,夏季气候凉爽,又毗邻黄水镇,处于大黄水旅游圈,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鼓励群众发展乡村旅游。 由于农家乐投入不小,村民们一开始没底,都处于观望状态。“这种时候就该我们党员干部站出来,为群众们做示范!”2017年5月,坪坝村综治专干谭海庭主动将自家房屋重新整修,开办起了“黄水人家”农家乐。那时,村上仅有农家乐3家。 让谭海庭感到意外的是,那年夏天农家乐生意迎来高峰:每天住宿都是满的,平均每天还要接待30余人用餐。那个夏天,谭海庭仅靠农家乐就赚到了近4万元,此后,他成为了“黄水人家”专业合作社中益乡片区的理事。 谭海庭农家乐迎来“开门红”,从未见过这般景象的村民们心动了,不少人向谭海庭打探开办“黄水人家”农家乐的要求,卫生许可证的办理方法等。 住在隔壁的向大忠也跃跃欲试,但性格谨慎的他仍有顾虑:家中的欠账才还完,如果办农家乐又得借钱,万一挣不到钱甚至亏了怎么办? 向大忠的想法,韦永胜很清楚,于是多次上门鼓励他,并帮助向大忠将门前的院坝修整了一番,摆上了许多花花草草。“我对村里旅游发展有信心,去年修路时到处乌烟瘴气的,还不是有游客住在这里。你觉得是为啥?就是因为我们这里凉快、环境好!”韦永胜还告诉向大忠,可以帮他申请无息贷款,还能帮他介绍游客,只要他4月底前能将三楼的床、门装配好。谭海庭也表示,有啥困难就找他。 这下向大忠放心了,立马开始找人订做家具。“现在村里有20多人跟我报名要加入‘黄水人家’,全乡报名人数已经超过100名。”谭海庭说。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需要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和“主力军”,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中益乡因党员干部意识不到位,能力有所欠缺,先后发展40余种产业都失败了,浪费了扶贫资金不说,也让老百姓十分失望,丧失了脱贫信心。 自2017年中益乡被列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后,市县两级纷纷加派扶贫干部前往中益乡助推脱贫攻坚,与此同时,该乡党委政府也下定决心: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从党员干部腐败、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到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增强干部本领、完善党员干部工作调配机制,中益乡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一下子被提起来了。 当年,中益乡开始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在专家实地调研认证基础上,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主动参与、引导产业发展,并带领村民外出学习,提振群众发展信心,最终因地制宜将土豆、红薯、玉米等“温饱型”粮食作物调整为中蜂、中药材、果蔬等“小康型”经济作物,粮经比从9:1调整到1:9,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从中益乡的前后变化中不难看出,扶贫工作离不开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他们冲锋在前、披荆斩棘,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路才能走得踏实、顺畅。(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