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1日电(周广莹 李淑贵)2014年,山东省实施开展“乡村旅游年”活动,这对旅游资源特别是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淄博市博山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博山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凝神聚力,出实招,定目标,加快“促、转、调”步伐,努力实现博山旅游的凤凰涅槃。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魂,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就是因为它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市场,让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得实惠。所以,旅游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一个高质量的旅游项目必定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项目。博山的旅游发展提出要打好生态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六大文化品牌,把文化建设植入旅游精品项目中,让旅游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挖掘与管理并存,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层次推进,不断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建设新景区及特色新景点。今年博山区继续重点做好“一城四区”的旅游开发建设。通过建设中华陶琉文化城,打造陶琉文化游线路,实现博山陶琉产业由传统的生产加工型向产销、观光、展示、体验、艺术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型转变。一是计划招商建设中国陶瓷古窑村。规划面积100余亩,将现存的20座历史悠久的陶瓷古窑开发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的陶瓷古窑遗址村。二是建设中国(博山)陶琉艺术大师村。总投资3亿元,规划面积168亩,项目建设周期三年,分三期完工,共建设陶琉大师工作室70个,会所1处,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14年开工大师工作室13个,完成7个大师工作室主体工程建设,努力将陶琉大师村打造成为“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展销基地、旅游基地和陶琉文化基地。”三是打造西冶工坊旅游景点。对西冶工坊琉璃生产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游客服务厅、商品展示厅、生产体验厅和观光游览线路,建成一处重要旅游景点。“四区”即姚家峪、五阳湖、环鲁山和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做到高品质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打造成为集休闲、养生、养老、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坚持乡村游、生态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全区城镇化步伐 博山是“整建制”有机农业区,作为山东省24处纯山区县之一,博山的平均海拔较高,地域小气候特征明显,土壤富含有机质,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目前全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10个系列、100多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或转换认证,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均居全国区县前列,并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国家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开展乡村旅游离不开农耕文化这一主题,打好“山水生态”“有机农业”是发展博山乡村旅游的两张王牌,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乐、干农家伙、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体验农家民俗风情”的乡村旅游项目。全面形成乡村农家乐型、景区观光型、山峪餐饮型、家庭农场型、休闲采摘型等五大特色乡村旅游。要继续培养和发挥好中郝峪村农家乐、上瓦泉村有机农产品采摘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要继续办好猕猴桃、蓝莓、草莓采摘节、桃花节、鲁山登山节等活动,有力推动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收致富问题,使农民得到实惠,从而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十佳美丽乡村”评选活动,通过政策引导,规范乡村发展方向,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博山区积极努力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县)。 抓旅游创建和服务培训,推动全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以旅游创建为抓手,提升全区旅游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不断提升博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博山区提出重点要抓好原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阳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博山陶琉艺术中心、陈仕红木品鉴馆等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慕容山庄创建四星级宾馆,八陡镇和石马镇创建山东省旅游强镇工作。努力发展博山旅游餐饮业,打好“中国鲁菜烹饪之乡”品牌,弘扬博山美食文化,培育“旅游餐馆”“山东客栈”“博山好客人家”等特色餐馆和宾馆,让博山菜成为博山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博山陶琉文化体验游、博山美食品鉴游、美丽乡村游、民俗体验游、亲山近水生态游、有机农产品采摘游、红色文化教育之旅、特色商品购物之旅,心灵感受之旅等,同时,要抓好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旅游品质,让广大游客到博山旅游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恋恋不舍,要努力树立博山最佳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断提升博山旅游的吸引力,努力把博山打造成为活力之城,魅力之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