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画廊 党性修养馆 仰韶文化博物馆 刘少奇旧居 仰韶大峡谷 □记者房琳通讯员邓志伟雷群群文图 阅读提示|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九曲黄河在这里奔腾不息,滋养着这方青山绿水;仰韶文化在这里发现,七千年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秦赵会盟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文化千古流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里酝酿成篇,丰厚深刻的内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这里就是位于豫西黄河岸边的一座文明古城——渑池。 渑池,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仰韶文化的发现使这片古老的热土一夜之间驰名中外。近年,渑池县强力推进大旅游建设,以创建4A级景区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形成了自然山水游、历史文化游、红色经典游、乡村风情游等多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厚积薄发、强势崛起的良好态势。 自然山水游 让您领略黄河文化的无穷魅力 登高览胜、踏青赏花,亲近自然的山水游是吸引游客的重头戏。 位于晋豫黄河大峡谷小浪底库区中段的国家4A级景区——黄河丹峡,鬼斧神工、自然天成,堪称我国北方黄河峡谷内一道亮丽的风景。景区内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走进峡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了雕塑般的旷世杰作,让你一朝走进峡谷,一日览尽黄河,尽情体验黄河文化。 仰韶大峡谷,这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充满着神秘的向往,也演绎着沧桑和厚重。几十里的原始画廊,佳景荟萃,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文明的印记;沧桑古道,神秘幽深,一山一石都镌刻着时光的变迁。 峡谷内山峰形态各异,如鸟似兽,植被保存完好,花木遍布,奇石斑斓,鸟声不绝于耳,野藤盘根错节,令人流连忘返。行走其中,人们仿佛能穿越时空和文化的阻隔,回到仰韶先民的原始生活中,目睹他们的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文化。这种穿透了原始的返璞归真,让到过这里的人终身难忘…… 历史文化游 让您感受仰韶文化的博大精深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先生一起,对渑池县仰韶村进行首次发掘,确认这里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仰韶文化由此声名鹊起,名扬海外。 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这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圣地上建设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更是我国第一座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该馆依托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而建,主要展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文物,并将逐步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研究仰韶文化的中心。 然而,除了厚重的仰韶文化外,那一篇篇在此地发生的经典故事,更是让这座豫西古城,饱含了文明的味道。 “将相和”、“负荆请罪”、“秦赵会盟”等历史典故,很多人并不陌生,渑池县作为这些故事的发生地,近年来,不断把这一蕴含“和谐”元素的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当年的古秦赵会盟台位于渑池县城西南1公里渑水和羊河交汇处。两千多年来,人们总是把蔺相如的名字同会盟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红色经典游 让您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激情岁月 近年来,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升温,而渑池县在此也有着一番自己的天地作为。 1938年,刘少奇同志在渑池县居住时,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其居住地也是八路军渑池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座具有豫西特色的普通院落里,刘少奇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特委同志汇报工作,指导地方开展革命工作。这里作为当时华中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有力地推动了豫西地区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对于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豫西革命根据地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刘少奇旧居被河南省政府纳入首批重点开发的26个红色经典旅游景点,先后被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河南省红领巾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基地,被济南军区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13年,该县依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新建成了党性修养教育馆,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图片、视频、实物、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历史价值,形成背景、过程、对新时期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辉煌历程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时期加强群众路线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的理想阵地。 乡村风情游 让您回归田园生活的静谧安逸 “中原石头城,深山小迷宫”,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赵沟古村成了该县乡村旅游的典范。 据了解,该村是三门峡乃至河南省明清古建筑群保护最好的村落之一,已有上千年历史。古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摄影家、书画家、旅游界和影视界业内人士慕名而来,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2009年,古村作为电影《玫瑰谷》的主要外景地首次登上银屏,2010年8月在古村拍摄,2011年6月在全国公映的电影《留驻桃花塬》使赵沟古村再次登上全国各大院线。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无数的自驾游爱好者、骑行者和徒步人员会纷至沓来,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生活的本真。 近年来,该县还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使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大幅提高,已发展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及分社8家,旅游景区(点)达20余处,还依托仰韶文化品牌,大力开发白酒、彩陶、大杏、牛心柿、小米等系列旅游商品,受到了市场客户的广泛青睐。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245.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10.1亿元,旅游业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2013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78.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6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2%和24.6%。 渑池,因山水而得名,因历史而知名,因文化而扬名,因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而留名。 如今的渑池,质朴大方、厚重谦逊,明礼诚信、开放包容! 如今的渑池,风华正茂、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热情好客! 如今的渑池,面露灿烂的微笑,展开博大胸怀,恭候八方宾朋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