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勒流民俗和美食文化资源,推广和宣传“中华美食名镇”和“龙眼点睛”旅游品牌,在区文体旅游局指导下,我街道整合民俗、生态、旅游、美食资源,在2014年5月31日上午在龙眼村隆重举行“龙眼点睛”仪式暨“好味到镇”勒流站迎龙宴活动。活动邀请珠三角各地近100艘龙舟前来点睛朝圣,吸引包括媒体记者、民俗文化专家、摄影爱好者以及游客等近万社会各界群众观赏盛况,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传承和发展传统龙舟民俗文化,从而提升区域竞争的文化软实力。
![]() 一、龙眼点睛起源 顺德是著名的龙舟之乡,明清以来扒龙舟之风日盛,扒龙舟整套仪式包括起龙、点睛、采青、赛龙、藏龙和散龙等环节。 勒流龙眼村,建村于西汉,该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朝黄萧养在龙眼村一带起义遭到镇压后的结果是诞生了顺德县,为了加强统治,明朝从南海析出并设置顺德县,取名源自“顺天明德”;清末的梁敦彦是首批批留美学童之一,后任外务部大臣,北洋政府交通总长。龙眼古称龙渚,四面环水,筑有纪念西汉大将军周勃匡扶汉室“汉太尉相公庙”。自古以来,龙眼村成为群龙聚首之圣地,周边四乡之龙舟,相约农历五月初三聚太尉庙给龙头点晴,于是“龙渚”渐被“龙眼”替代,龙眼村的地名也因此而来。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珠三角各地龙舟后在正式赛龙舟之前,前来龙眼村点睛朝圣,尤其是新龙舟下水,据说用朱砂点过睛的龙舟有了灵性,划动特别生猛,速度快,与画龙点睛有异曲同工之妙,否则会拖泥带水,甚至有翻沉之虞。 该村龙舟“点睛”风俗已延续600多年,每年农历五月初三,珠三角附近的龙舟都会自发聚集到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远近闻名、广受欢迎的民俗文化活动。龙眼村太尉庙因此被称为龙舟“朝圣”之地。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珠三角顺德、番禺、南海、中山、江门等地近百艘龙舟到此举行“点睛”仪式。
![]() 二、龙眼点睛仪式 每年五月初三那天,太尉庙焚香、插旗,锣鼓喧天。主持仪式的长者们一早在庙内恭候来自四面八方群龙聚首朝圣点睛。当天,村里还请来戏班助兴,远近的亲戚朋友都回来探亲访友,大排筵席开怀畅饮,“龙眼点睛”比任何传统节日都热闹,若当天下雨,更为喜庆,俗称“龙口水”。距太尉庙前二十来米处建有埗头,河涌停泊龙舟,前来朝圣点睛的龙舟络绎不绝,守候在埗头的主人便燃放炮竹以示欢迎。龙舟靠岸,便卸下龙头龙尾和龙牌登岸,左侧门进入太尉庙内,由长者用毛笔蘸朱砂为龙头点睛,同时主客互赠礼物,“点睛”仪式完毕,再从右侧门出。远方来的龙舟一般就地用膳,俗称“龙舟饭”。龙眼村人特别热情好客,延环村河涌设置了11个“赠礼点”,为前来参加朝圣的龙舟派利是、增礼品,尽地主之谊。 作为龙舟点睛圣地,该村近代以来却没有龙舟,近年为了礼节性在五月初三当日迎接珠三角各地龙舟,添置了5艘龙舟。 三、龙眼点睛环境综合整治 为了提升龙眼村周边环境,打造出展示龙舟文化和岭南水乡风貌的窗口,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是在该村投资3084万元推进农村分散污水治理项目,截污管网超过4公里,日处理量为2100立方米,2015年竣工后内河涌水质将达到IV类标准;二是拟投入3733万元对龙眼村河涌进行疏涌清淤、开涌引水和节点景观提升,投入7024万元进行配套路网整治。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全面改善该区域的河涌及交通现状,逐步恢复水乡生态风貌,有效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同时为当地村民营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龙眼点睛仪式暨好味到镇活动内容 一是在龙眼村耆趣园举办顺德区晚晴书画会会员作品展。 二是在太尉庙举行年龙眼点睛民俗活动,按照传统民俗分批对各地前来朝圣的近百艘龙舟进行点睛,点睛后的龙舟开展环村涌巡游活动。 三是第九届中国岭南美食文化节的重要戏--2014好味到镇在勒流龙眼隆重首发!顺德901联动珠三角联盟电台、顺德区旅游协会及各大旅行社组织听众、旅行团来到顺德观看龙舟点睛,品尝地道龙舟饭,体验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现场还将展示勒流四大标准名菜,并开展美食灯谜竞猜、慈善义卖。活动吸引了近2000名的珠三角周边市民及外国友人参与,大大推动了本地旅游美食的宣传和发展。 四是在龙眼村城巴球场举行龙眼村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站以及黄铨行《龙眼龙舟》民俗风情摄影作品展。 五是当天晚上在龙眼剧场举办龙情厚意贺端午·乐韵悠扬迎盛会”联欢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