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鏉忔灄闀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贵州绣娘在上海走T台的故事

2020-12-03 14:47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李琴

  41岁的韦厚珍做梦也没想过会在上海走了次T台。正式走秀前总共就排练了两次,上场前,韦厚珍有点怵,从没走过,怕走不好,老师就告诉她:“你没问题,抬头挺胸,自信就行。”走完整场秀,看到摄影师拍的照片,韦厚珍乐了:照片上的韦厚珍,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改良布依族衣服,那样子,还挺不错。

  韦厚珍是贵州六盘水人,家住六枝特区落别乡,未满8岁就跟着奶奶和妈妈学织布,如今是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传承人。2018年,在六盘水市文化局非遗办的推荐下,韦厚珍参加了东华大学举办的第五期非遗传承研修班,一个月的学习让她打开了思路:以前就是按照老法子织布、刺绣、蜡染,没想过自己设计衣服,更没想到还能和创意、时尚结合起来。天地一下子宽了。

  培训回去以后,韦厚珍就把在落别乡办的合作社改成了公司,取名贵州媚娑霓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媚娑霓”,在布依族语里是漂亮小姑娘的意思。落别乡附近的不少绣娘成了公司的员工,一群姐妹在家门口开始了创业就业。今年11月,韦厚珍又接到了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的邀请,这让她喜出望外。她特别珍惜到上海的学习机会,带上几套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就来了。她想请教东华大学的老师们,怎么对传统服饰进行改良,好让更多大城市的人喜欢上布依族的衣服,了解布依族的文化。

  这次走T台,韦厚珍展示的就是在老师指导下改良的布依族服装。镶上铜片,再配以流苏,原本两片式剪裁、有些“土味”的民族服装,顿时灵动了许多。韦厚珍很开心,因为非遗研修班的班主任毛慧慧特别喜欢这件衣服。有了老师的肯定,走T台的时候信心也足了,“我们有的是技艺,缺的是创新,这样的学习给我们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特别管用。”

  一个月的大学课堂学习,除了改良传统服装,韦厚珍还做出了四套抱枕,每套面料和工艺手法都不相同。老师们夸她,是爱动脑筋的“学霸”。让韦厚珍更开心的是,难忘的校园学习,结识了很多专业精深、热情有趣的好老师,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传承人学员和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们。老师们带着大家去市场挑选面料,教大家画图、设计、立体裁剪,一步一步提升学员们的设计能力。最终,非遗传承人和服装专业研究生结对完成了40套时装的设计,共同成就了这场特别的非遗研培成果展示。

  这场T台走秀,也是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东华活动周”的“传承”板块内容之一。东华大学非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柯玲教授告诉记者,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定点研培高校,东华大学从2016年9月至今已举办8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培班,参加研修的刺绣传承人191名,培训非遗管理干部及师资78人,举办研培作品动态展演、静态展示25次,参展作品1200余件套。非遗研培成果多次亮相国际时尚舞台,走入进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优秀成果展等。

  最让柯玲欣喜的是,每一期学员回到家乡之后的成长。去年举办的“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和贵州民博会上,在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习过的10多位学员,代表所在地区参赛都捧回了奖项,成为贵州服饰设计中的生力军。很多学员回乡之后,成为当地非遗扶贫的带头人。在柯玲看来,东华大学立足学科特色,助力教育扶贫,彰显了文化自信,体现了高校的责任担当。通过非遗研培,璀璨的民族工艺获得新生,学科的发展内涵得以厚植,年轻的高校学子由此和民族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非遗是薪,设计是火,薪火相传是我们的使命。”担纲东华大学非遗教育研究中心教学指导的服装设计系教授陈彬这样说。11月28日,韦厚珍带着这次非遗研修班的最新学习成果,参加了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对于未来,韦厚珍有很多打算:“我想尝试‘校企合作’的路子,东华大学是我理想的合作高校。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好政策,我要努力带动更多姐妹就业创业。”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