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山东:要求80%以上乡镇卫生院配备精神科医师

2017-05-25 14:51 凤凰山东

凤凰山东从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4日发布的《关于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山东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获悉,到2020年,山东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心理健康。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每10万人口3.8名。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据了解,我省精神卫生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据全省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全省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达到17.56%,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为4.53%,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84%。各类心理应激事件及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急需加强。目前,全省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49家,精神科床位1.98万张,精神科医师2252名,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省、市两级和东部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网络不健全。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认知率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者多,科学就诊者少。现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还需要下大力气,科学谋划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通知》中要求,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更加健全。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85%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2.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在市、县(市)以及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覆盖不到的区,设立承担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康复职能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在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应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社会防治职能,满足辖区精神障碍预防和诊疗服务需求。

3.精神卫生专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每10万人口3.8名。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4.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善精神障碍治疗管理网络,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保持85%以上。提高严重精神障碍医疗服务可及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完善医疗保障,整合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财政补助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治尽治。建立健全有肇事肇祸行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诊机制,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5.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水平有效提升。抑郁障碍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凤凰山东从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4日发布的《关于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山东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获悉,到2020年,山东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心理健康。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每10万人口3.8名。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据了解,我省精神卫生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据全省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全省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达到17.56%,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为4.53%,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84%。各类心理应激事件及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急需加强。目前,全省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49家,精神科床位1.98万张,精神科医师2252名,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省、市两级和东部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网络不健全。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认知率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者多,科学就诊者少。现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还需要下大力气,科学谋划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通知》中要求,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更加健全。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85%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2.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在市、县(市)以及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覆盖不到的区,设立承担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康复职能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在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应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社会防治职能,满足辖区精神障碍预防和诊疗服务需求。

3.精神卫生专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每10万人口3.8名。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4.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善精神障碍治疗管理网络,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保持85%以上。提高严重精神障碍医疗服务可及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完善医疗保障,整合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财政补助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治尽治。建立健全有肇事肇祸行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诊机制,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5.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水平有效提升。抑郁障碍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6.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网络基本健全。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85%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7.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医院、社区、企事业单位、监管场所普遍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卫生保健。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并配备专职教师,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

8.精神卫生工作的社会氛围显著改善。公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认识普遍提高,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60%,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责任编辑:王海浪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