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重庆綦江:赶水草蔸萝卜“种”出文化

2017-01-23 21:11 人民网

  刘世平在晾晒萝卜干。覃宁波 摄

  日前,天刚亮,綦江区赶水镇石房村村民王银秀就到地里,将那棵细心呵护的萝卜拔起来,然后装到背篼里,背起就往镇上赶。

  她当天要带着这棵花费了自己心血的萝卜,去参加镇里的“萝卜王”大赛。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镇广场上,数十位种植赶水草蔸萝卜的好手,都拿出了自己精心种出来的参赛“作品”。几位评委认真地对每一棵萝卜称重,对萝卜外型评判打分。

  “重量16.4斤,标准的扁圆型。石房村王银秀的这棵萝卜,获得赶水镇第八届‘萝卜王’大赛的冠军,并获得‘萝卜王’称号。”当主持人宣布大赛结果时,王银秀笑得合不拢嘴!

  “我今天虽然丢掉了‘萝卜王’的称号,但我还是获得了二等奖。”已经获得过三届大赛冠军的石房村村民刘世平有点遗憾地说,“明年我要努力,争取重新夺回‘萝卜王’的桂冠。”

  “如今,草蔸萝卜不仅是赶水的一项特色产业,而且延伸了‘萝卜文化’。”赶水镇党委书记罗德宏对记者说,“萝卜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草蔸萝卜产业的发展。

  石房村是赶水草蔸萝卜产业基地的核心区,成片的基地就有2000亩。走进村里,可看到满山坡的萝卜地里,插着一块块的黄色小纸板,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村委会主任李德方说:“这是粘虫板。草蔸萝卜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都用物理方式杀虫。”

  在村委会的那个大院坝上,有一尊萝卜雕像。雕像上面,刻着一篇《萝卜赋》;在村民服务中心楼,有一50余平方米的房间,这是萝卜展览室,展示着草蔸萝卜的发展历史,以及草蔸萝卜系列产品、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宣传品等。

  “这些都是草蔸萝卜文化的实物载体。在‘种’萝卜文化中,我们还深度挖掘赶水草蔸萝卜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罗德宏说。

  草蔸萝卜始于明朝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除色白、品质细嫩、化渣、味甘甜外,还因其个大,像农村用草编成的圆形坐蔸一般,而得名“草蔸萝卜”。

  在挖掘草蔸萝卜文化中,赶水镇组织人力,在民间搜集整理出《草蔸萝卜的故事》等民间传说,寻找出草蔸萝卜500多年的文化底蕴。

  近几年,赶水草蔸萝卜的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罗德宏说,除成功申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范种植标准外,还创作并在赶水地区传唱《萝卜歌》,让草蔸萝卜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萝卜形成产业,草蔸成为品牌。南州有福辖此韫涵丰盈之地;赶水幸甚,据兹特产富饶之乡……”石房村大院坝雕像上那篇《萝卜赋》,蕴涵了萝卜文化给当地农民带来的益处。

  “把草蔸萝卜‘种’出文化后,这一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扩大了名气,也增加了我们种萝卜的收入。”刘世平说,“我现在种的50多亩草蔸萝卜,每年带来的纯收入不低于15万元。”

  (责编:王嫚、张祎)

责任编辑:陈雪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