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古县城——沂州城。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文/图 在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生态大道边坐落着一座座现代化的二层小洋楼,那就是常山庄社区,孙明月的家就在那里。大年初四的早上,她像往常一样离开家门,用了5分钟就赶到她的工作地点——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从初一到初七,基地照常迎客,导游孙明月要坚守岗位。 2012年,孙明月离开打工多年的青岛即墨,回到家乡常山庄,成为基地的一名导游。“每个月基本工资2700元,每带一个团还有导游补贴15元,一点都不比我在外地打工赚得少,而且我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孩子,他不会变成留守儿童。”孙明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过去的常山庄三面环山,石头多,耕地少,最愁的是吃水难,村里流传着一句老话:“常山庄不嫌脏,洗脚水下面汤”。“那时候,别说是住二层楼了,就连住个砖瓦房都是奢望。年轻人熬不住只能外出打工,而现在回村工作已经成为村里的一个趋势。”孙明月告诉记者。 从2009年开始,广汇集团累计投资7.8亿元,立足常山庄“红色古村风貌”和“绿色”山乡生态,建成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短短几年时间,昔日没有水、没有路的常山庄,已变成了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党性教育、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同时接待游客2万人、5部影视剧同时拍摄的主题文化生态旅游区和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至今已先后拍摄了《沂蒙》、《红高粱》、《铁道飞虎》等200多部影视剧,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村好莱坞”。 基地还把旅游开发同扶贫结合在一起,景区直接安置了当地20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发展了300多个农家从事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生产销售等特色产业,2000多名周边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等剧组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常山庄基本实现了整村脱贫。
沂蒙生态大道、红色旅游专线、往返于县城和常山庄村每小时一班的专线公交……孙明月向记者一项项列举影视基地给常山庄带来的变化。如今的常山庄宜居、宜业、宜游,一个转身或许就能碰到明星大腕。许多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外面的世界尽管很精彩,却不能再吸引他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