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盐城晚报讯大年初一傍晚,暮色缓缓降临,凛冽的寒风让人缩紧了脖子。陈开峰开着他刚提不久的全新别克君越,经过一条盖满商品房的集镇,驶进他的老家——滨海县陈涛镇新滩村。
修建道路带动了经济发展,新滩村村民也住上了崭新的商品房。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有提前打电话给父亲出门“迎接”,而是打了个方向盘,直接把车停到了院子里。“换在过去,如果天黑没人帮忙引导倒车,稍不留神车轮胎就会陷进田沟里去。更何况,天上下着雨,路面有点滑。”陈开峰笑着说。 倒车陷进田沟里,其实这话并不夸张。听当地村民们回忆说,10多年前,连接各个村落的还只是些1米多宽、凹凸难行的泥土路,但凡从那里经过的人们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别说开汽车了,就连骑辆自行车都能把人颠得浑身酸疼,苦不堪言。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如今,陈涛镇不仅医疗、养老、教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公路更是四通八达,每个村子也早已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其中,像陈开峰开车经过的10多条乡间小道已经从过去的1米多宽,扩建变成了宽5.5米的双向两车道水泥路,汽车可以毫不费力地开到家门口。 陈涛镇道路养护办公室主任陈广金告诉记者,要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首先要做的就是让镇里的道路基础设施先行“脱贫”。为此,2016年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建设“新镇区、新园区、新社区”的要求,先后改造了6座危桥、提档升级道路25.2公里、维修补塘8000平方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沿路群众的积极配合。 一组数据显示,仅2015年一年,陈涛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200亩,基地集苗木花卉栽培、反季节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为一体,每亩年效益达6500元至9000元。 与此同时,当地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春节期间,新滩村许多村民的家门口都停放着轿车,少则一辆,多则四辆,其中不乏名贵轿车。村民们满怀期待地说,“随着道路运输越来越便利,乡亲们可以更好地联系外地市场,把咱们家乡的特色农业产品运送出去,扩大脱贫致富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镇将进一步完善集镇规划,围绕“改造老街道、做美新大街”的思路,计划投资近1亿元,改造7座危桥、提档升级道路24.6公里、维修道路10000多平方米,着力打造靓丽集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