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鹰歌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纯华
而立之年,因对家乡的牵挂,他放弃风生水起的事业,选择回乡创业;九年磨一剑,他终在故土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就是四川鹰歌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纯华。
不顾劝阻 执意回乡创业
1973年,熊纯华出生于通江县松溪乡纪田坝村。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庆师范学院(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成为穷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敢闯敢拼的熊纯华大一时就开始在校外摆地摊,销售银耳、木耳、竹笋等家乡优质土特产。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房地产销售,带领销售团队让公司的业绩翻了好几番。两年后,熊纯华跳槽到一家化妆品公司当销售经理,因大胆创新经营策略在行业内崭露头角。1999年,浙江的一家化妆品公司聘请他为重庆市的代理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不仅扩大了重庆市的市场份额,还把市场拓展到整个川北地区。
2002年,熊纯华决定放弃多年打拼的事业,回乡创业。
熊纯华的想法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劝阻,“他们认为我在化妆品行业正走上正轨,而家乡基础设施太差,投资风险大。”然而,回想起家乡日渐荒芜的田地、凋敝的村庄和数量庞大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熊纯华内心阵阵酸楚。
2003年,熊纯华把化妆品生意转交给亲戚,怀着“给更多家乡人带来不离故土就能就业致富的机会”的梦想,独自回到了通江。
越挫越勇 方显英雄本色
“很多有资金实力的人不愿投资农业,认为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抗自然风险弱。”创业伊始,熊纯华就把目光投向了农业,“但我认为,发展农业可持续性强。通江生态良好,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很多优势,同时也能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3年,熊纯华在通江县城西边的石牛嘴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草莓、葡萄等水果和蔬菜。但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品种、种植技术、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他的初次尝试受挫。2006年,熊纯华和朋友在通江、南江和镇巴投资松脂采割加工项目。几年过去,受限于技术水平,这个项目依然没有实现他的人生梦想。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打倒熊纯华,他把挫折当作积累经验和寻找投资方向的必然过程,同时他也对农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慎重对待每一个投资项目。
抓住时机 看好观光农业
2011年,通江县政府决定打造杨柏-大兴-民胜乡村旅游环线。民胜镇鹦鸽嘴村进行了土地整理,开始建设“巴山新居”,并计划引进业主发展葡萄产业。
经过实地考察后,熊纯华流转土地600亩,于2012年成立健森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鹦鸽嘴村自然生态良好、交通便利,很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大户+农户”模式,实行栽植、技术、品牌、销售、物资“五统一”管理。目前,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585户,以水果种植为收入主要来源。
为了更好地发展葡萄产业,熊纯华从山东高薪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技术骨干赴成都、双流、广元、双流等地观摩学习。同时,合作社实行高中低档、早中晚熟品种科学搭配,推行绿色生态种植,保证葡萄有机天然品质,并打造统一的“鹰歌葡萄”品牌。
依托“巴山新居”和葡萄产业,鹦鸽嘴村的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2014年底,熊纯华斥资建设的高标准乡村酒店建成,并被评为全市首家五星级乡村酒店,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个,也带动村里涌现出了近20家农家乐。
一谈起现在的工作,餐饮部经理杨洋满脸的幸福:“我曾在上海打工9年,去年回来的,现在的收入和在上海差不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创新发展 积极延伸产业链
在熊纯华的带动下,鹦鸽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果村”,产村相融、产旅结合的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发展绿色果蔬的机遇。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通过葡萄种植脱贫致富,熊纯华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
2015年6月,熊纯华一直致力的鲜食葡萄酿制葡萄酒技术开发取得进展,投资建成川东北首条葡萄酒生产线。预计该生产线全部投产后,葡萄种植面积将扩展到10000亩,再辐射带动2000户村民发展葡萄产业。
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后,熊纯华不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成功在四川天虎云商电子商务平台及淘宝网等建立了销售点。
夕阳西下,坐在鹰歌葡萄庄园接待中心的观景台上,只见远山含黛,现代文明与乡村气息相融的鹦鸽新村尽收眼底。熊纯华暗下决心:“要把‘鹰歌葡萄’打响,带动更多人致富。”
责任编辑:陈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