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重庆:潼南 就业有门路 城乡居民腰包越来越鼓了

2017-11-01 11:04 华龙网
  “以前要想在屋头找到工作,几乎不可能,只能跑到外地打工,一年半载难得回来一次,非常不便。”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村民王明军兴奋地说,如今他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不出远门就能就业,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潼南区委、区政府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拓宽城乡居民就业门路,城乡居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家门口就业
  日前,在米心镇藤椒种植大户唐龙的藤椒基地里,却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三四十个村民一边麻利地割草,一边热闹地唠嗑,老远就能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前的米心可不是这样,各个村90%的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幼,村里的土地一度变成了‘撂荒地’,村庄也成为了‘空村’,了无生机。”米心镇相关负责人说,想要解决“空村”现象,必须解决老百姓当地或就近就业问题,否则,“空村”现象只会持续甚至恶化。
  针对这一实际,该镇从强化转移劳动力培训,引进龙头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多方面入手,解决老百姓就业问题,切实保障其收入。
  拿米心镇高坎村近几年的发展来说,该村切实将产业发展作为解决就业的根本举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切实解决老百姓就业问题。
  高坎村支部书记蒲全文介绍说,近年来,该村多家企业,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和名贵中药材三大产业,为高坎村提供了数百个工作岗位,在企业的带动下,村民普遍实现本地就业。
  “老百姓外出务工,大多迫于生计,如果能实现本地就业,保障老百姓的收入,他们是很乐意留下来的。”蒲全文说,近年来因为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在当地就业。
  “我一年就在附近打工,也能挣4、5万元。”村民王明军说,他以前在外打工十多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小孩,便回到了高坎村。回来后一直帮罗湖村里的企业做管理,年薪3万多元,工作之余还帮可以其它企业开拖拉机、烧电焊、修机器等,一年下来能挣4、5万元。
  米心镇只是潼南区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老百姓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潼南区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畜禽、特色种植四大特色产业,有效拓宽了群众就业致富的渠道。
  职业培训“镀金”助力创业就业
  “感谢‘春风行动’,感谢区就业局,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蒋承全由于家庭原因,初中毕业便选择外出务工,但没学历无技术的他,在找工作中屡屡碰壁,“就我这样的条件,真的很难找到工作,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我遇到了区就业局的‘春风行动’活动。”
  潼南区就业局了解蒋承全的基本情况后,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就业扶持方案,并再为其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后,根据他的特点向他推荐了多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最终在2009年成功应聘到一家车轮公司工作。
  “工作来之不易,我要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工作。”如今的蒋承全已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公司任命为第一车间主任,成为了一名基层管理人员。
  蒋承全只是因培训顺利走上岗位的一个例子。从2015年至今,区就业局已开展相关职业培训136期,共计1.09万人参与培训。其中,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为1681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044人,参加企业职工岗位培训921人,参加就业适应性培训4339人,截至目前,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已有近80%的学员创办了自己的个体、私营小实体店。
  近年来,潼南区重视用好各项政策,落实好各项措施,继续完善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切实发挥政策扶持就业效应。利好政策的落实,不仅让该区成为了创业者的沃土“福地”,更为区内就业者筑起“保障网”。
  据悉,近年来,潼南区大力推行失业保险政策,全区个人失业保险缴费下调至0.5%。2016年年底全区发放失业保险金474万元,同时有111家企业、5254名员工享受稳岗补贴。(华龙网)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