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陕西西安:补齐区县域经济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01-27 09:25 西安日报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工程”。在昨天的研讨会上,针对目前西安区县域经济存在的短板问题,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西安区县域经济欠发达是大西安的基本市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加快区县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产量偏小布局不合理
 
  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应是主要动力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阎良、临潼和户县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西安市支持蓝田周至两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和《西安市补齐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实施方案》等政策,合力效应逐渐显现,产业、资金、人才汇集日益增强,区县域经济增长总体较快。
 
  纵观各区县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总量偏小、产业布局不合理、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综合来看,七个远郊区县二元结构明显,工业基础薄弱、服务支撑不足,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接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市补短板求突破的重点。
 
  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宁表示,就我市来讲,补齐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的重点区域是阎良、临潼、长安、高陵、鄠邑、蓝田、周至这七个远郊区县。针对目前西安区县域经济存在的短板,西安应该树立县域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是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理念,狠抓各类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加速企业集中向产业集聚转变。同时,支持区县围绕区域农业、制造业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发挥远郊区县空间优势,实施“土地招商”和“经济倍增计划”,加快打造一批区县特色服务业聚集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县域服务经济板块。此外,还应该加快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在短期内快速向周边区县集中,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最有效手段。
 
  “三农”问题是核心
 
  狠抓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
 
  远郊区县是西安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曾提出,为什么区县特别是远郊区县,发展空间大,要素成本低,但在区县域经济发展上却未能成为全市的重要支撑?要破解难题,必须使县域经济崛起实现西安经济的整体突围。
 
  “‘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在西安市委党校专家苏凤昌看来,补齐西安区县域经济短板就是要加快三产融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其中,农村一产要突出现代特色与精致农业;农村二产要振兴乡村现代工业,以工促农,实现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农村三产要以乡村人文商旅为突破口。
 
  针对我市县域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平均规模不大的薄弱环节,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宁表示,西安应该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在数量、规模、结构、效益上实现突破。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工程,建设区县域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明星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县域民营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组团招商,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六区的产业转移,鼓励共建“飞地园区”。
 
  作为区县域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参与者,区县对于补齐短板有怎样看法呢?蓝田县副县长高建周在会上介绍说,2017年蓝田县实现生产总值143.49亿元,增长8.5%,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第三批旅游示范试点县、县城建设先进县等称号。虽然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兄弟县相比仍有差距。
 
  高建周表示,对蓝田来说,补齐区县域经济短板,就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动能;坚持协调发展,彰显县域经济新形象;坚持绿色发展,构筑县域经济新高地;坚持开放发展,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后劲,要强化“不改革没路子、不会改换脑子、不想改腾位子,大胆改趟路子”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县域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改革,综合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瓶颈障碍,不断提升追赶超越硬实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吸引政策资金人才向小城镇聚集
 
  乡村要振兴,政策、资金、人才的聚集效能必须持续放大。
 
  市建委副主任贾强表示,补齐西安区县域经济短板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通过将政策、资金向小城镇建设倾斜,带动大西安一体化发展。在大西安产业规划布局中,对全市涉农的107个镇街产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适当引导主城区、开发区和县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镇街转移,支持镇街建设;另一方面,落实扩权强镇。将管理权限下放,赋予镇街一级政府财税、土地等管理权限,建立镇街财政体制,使镇街政府在开展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面取得更多的自主权。激发镇街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区县域经济发展。
 
  市农林委办公室副主任沈剑锋表示,去年西安出台《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补齐县域经济短板。接下来,西安还应深化财政支持方式改革。强化涉农资金统筹,优化资金结构,创新管理扶持模式,集中财力抓重点,向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倾斜。
 
  农业人才短缺也是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录堂看来,西安应该加快培养“一懂两热爱”的农业人才,对西安而言,企业家型的农业人才培养尤其重要。按照农业部最新调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青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西安市也是如此,西安特别匮乏企业家型农业人才,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西安企业家型农业人地关系最不协调。因此,西安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企业家型人才。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