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初冬,位于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的水牛刘村内,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把红色旅游和绿色经济结合起来,城里的游客既可以在村里的蔬菜大棚采摘绿色反季蔬菜,也可以到村史馆了解水牛刘村的红色基因。”水牛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克中介绍说。 水牛刘村是典型的豫东大平原上的农业村。全村三千多口人,以前经济来源主要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较差。 水牛刘村虽穷,但却拥有辉煌的“红色历史”。1939年6月,项城第一个共产党的党支部在水牛刘村秘密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水牛刘村为基点的地下党组织留下了许多秘密发展党员、筹集粮饷、传递情报、救治伤员等可歌可泣的故事。到新中国成立前,水牛刘村党组织成为党在豫东南的活动中心。 如何利用好村里的红色资源,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成为摆在水牛刘村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恰在此时,项城市开始推进蓝天、碧水、洁气、净土“四大”工程,水牛刘村也借此机会,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整修街道、胡同,绿化美化院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此基础上,水牛刘村重新修建了红色党支部纪念馆和党员学习基地,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担任义务村史讲解员,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刘克中说:“没想到红色村史馆成了旅游景点。” 近两年,村里又引进了光伏发电站,兴办了扶贫车间,组建成立了种植合作社、苗木合作社,绿色生态农业在这个传统农村展露出蓬勃生机。产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村里群众脱贫,58岁的贫困户刘国正,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建起了蔬菜大棚。看着棚里的黄瓜、辣椒、豆角长势渐旺,刘国正脸上乐开了花。 “事实证明‘农旅融合’是近郊农村的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我们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绿色农产品产业园、民居民宿农家乐等,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美、游客玩得更开心。”刘克中说。 水牛刘村的变化,只是项城市推广“红绿结合”“农旅融合”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项城市一方面充分点燃“红色引擎”,建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更多单位、团体和游客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另一方面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培育一批旅游精品民宿,助推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打造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三点一线’旅游品牌已初显成效,项城正在实现以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项城市委书记刘昌宇说。
(本报记者翟濯) |